十四、月是故乡明 5(2/3)

阿德公一家送出了村口。

一群幼童的读书声,自村口的祠堂里传来: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

灵儿停下了脚步,到送行的众人面前,深鞠一躬,劝道:“爷爷,各位叔叔、大伯,各位乡亲,请回吧。”

大家纷纷和灵儿道别,阿德公拉住灵儿,满含热泪地道:“孩子,记住,这里是我们的根,快上马吧。”

冯安等人全都上了马,灵儿跪在阿德公面前,磕了三个头,这才骑上马,回头与父老乡亲们执手告别……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在蒙童们朗朗的读书声中,灵儿一行离开了故乡。

**************

按照既定的行程,从九江登船,前往南京,二月二抵达下关码头。

到了南京,灵儿又劝道:“冯将军,一路辛苦你们了,接下来到扬州沿大运河至天津卫,出山海关到辽东,这一路我都很熟,你们可以放心回去了。”

“灵儿姑娘千万不要见怪,我必须把你送到李成梁大人的帐下,这是胡大人的命令,我们可不敢抗命啊。”冯安答道。

灵儿知道再多也没用,笑道:“冯将军,你真是一位知心的姐姐,其实呢,我想在南京多呆几天,不知您介不介意?”

“只有你愿意,呆多久都行。”冯安答道。

“这里有一位客商,也曾被海盗掠去过日本,被我们解救了回来,我想去看看他。”灵儿道。

冯安也笑着道:“悉听尊便吧,妹妹只要不觉得我们碍事就行。”

既然到了南京,不能不去看看汤景一家,灵儿带着冯安等人,来到鼓楼繁华闹市,敲开了汤景的家门。

门童开了半扇门,问道:“请问你们找谁?”

“汤相公在家吗?”灵儿问道。

“啊,这里不是姓汤,你们快走吧。”门童完,把门赶紧关上了。

灵儿很失望,心中暗想:难道汤景又出事了?

在门口徘徊了一会,灵儿带着众人来到一家大饭庄,饭庄的伙计热情地把大家迎了进来。

还没到午饭时间,客人并不多,伙计热情地给大家沏上茶水,递来了菜谱。

灵儿笑道:“各位粗茶淡饭吃了一路,今天二月二,龙抬头,习俗应该是炒腊肉,呵呵,想必腊肉大家都吃腻了,今天我们山珍海味放开了吃,想吃什么尽管点来。”

“不用破费了,我们都是自吃粮当兵,没什么讲究的。”冯安道。

“冯将军不要客气。”灵儿又叫道:“伙计,多拿几个菜谱来。”

伙计答应一声,把好几本菜谱递了过来,灵儿笑道:“各位姐妹,千万不要跟我客气哟。”

大家点菜之际,灵儿问道:“伙计,你可认识前面街上的汤景、汤大官人?”

伙计一愣,笑了笑,问道:“你们是外地来的吧,也认识汤景?”

“嗯,都是生意人,有过一面之交。”灵儿答道。

“哦,是吗?你去找过他?”伙计十分诧异地问道。

“嗯,但不知他搬去了何处。”灵儿答道。

伙计道:“已经被抄家了,真没想到,他家居然窝藏倭寇!”

听伙计这么,灵儿十分震惊,问道:“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伙计稍有兴致地道:“客官有所不知,这事要起来,那真是连编戏的王实甫也编不出来,真是太离奇啦!呵呵。”

灵儿也有了兴致,问道:“怎么个离奇法,能来听听吗?”

伙计看了看,饭庄还没到上人的时间,这桌的客人还还都在看菜谱,答道:“这个汤景啊,曾经失踪了五、六年,结果,他家就被他一个生意上的朋友给占了;没想到啊,有一天,他突然带着一个伙计回来了,蹊跷的是,他一回来,他那个姓徐的朋友就失踪了,徐家告到官府,正好赶上海青天海大老爷来应天府,人家海老爷那真是没的,真正的青天大老爷!但蹊跷的是,海青天大老爷就偏偏袒护这个汤景,徐家告了好多年都没有告倒他,直到海老爷回了京城,这才把这汤景告下来。”

“那告下来又怎么样?”灵儿问道。

“怎么样?海老爷一走,就抄了汤景的家,汤景充军发配关外戍边,老婆发配为奴,两个女儿被卖到了青楼,要是以前这汤景窝藏倭寇,我还不信,他的俩女儿刚被卖进了秦淮岸边的翠花楼,就被一个倭寇给救走了,据这倭寇比土行孙都厉害。”

灵儿听到这,心中一震,想了想,又问道:“那汤景的事岂不是连累了海大老爷?”

“呵呵,要不是离奇呢,汤景那位朋友是前朝徐阁老的侄子,海大老爷从来就没买过这徐阁老的账!汤景这子被抓后,他家里又出了倭寇,金陵城的老百姓都知道,海老爷应该是被汤景这子骗了,都替海大老爷捏把汗,怕海老爷被朝廷问罪,万民表都写好了,这节骨眼上,听是徐阁老高风亮节,给当朝首辅张大人写了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