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南拳北腿的鼻祖(3/3)

他不知道,但是绝对适合混官场。

“有机会吧。”徐灏坐不住了,起身悠悠说道:“我等武林中人讲究的是个缘法,异日有缘再说吧!好了,我要回去练功了。”

城外的护城河连接着一条水流平稳的大河,每天有许多妇人从城内背着竹筐出城浆洗衣服。

逃出来的徐灏站在树下,看妇人们各自蹲在河岸边,扬起棒槌捣衣。有的妇人卷起了裤管,露出白白的腿肚子,站在流水中冲洗棉纱,彼此放声谈笑。

辽东的民从一开始就有别于中原,比山东河南河北老家还要奔放大胆,关外的苍凉豪迈很快就会感染任何选择定居此地的人们。

从四面八乡来做买卖的,下乡催租子进城算命的,割马草的,贩卖鱼秧的,办差的公人,出城进城的大姑娘小媳妇,推着牛车收粪的,各色人等终日在护城桥上川流不息。

河岸对面是一大片的菜园,绿油油的菜圃分成若干整齐的方块,非常美观。菜园尽头是起伏连绵的山岗,树木郁郁葱葱。

城墙边有片小空地,是本地卖柴卖草的交易场,聚集的人很多,因此有人在此开了羊杂碎汤摊子和关东烧酒摊子,还有几个打铁的架棚炉火彻夜不熄,打造各式镰刀、砍柴刀以及菜刀小刀,专门和乡下来的人作生意。

交易场的对面有一座小校,校由一对年轻夫妇主持,类似的小校在整个辽东可谓是遍地开花,所有军户的子女必须上念书,去年规定农户家的孩子也必须上,这是辽东的铁律。

像这些公益事业所需要的经费很多很多,辽东没有得到朝廷的一两银子,完全是自筹资金,所以也不难想象为何朱巧巧会不择手段的赚钱了。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朱巧巧和徐灏一样没有小家子气,她太清楚越是把辽东经营的生水起,就越会吸引来更多的移民源源不断的迁来。

人口才是治下兴旺发达的基础,至于银子?当整个辽东都是自己的产业时,谁还会计较银子花在了哪里。()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