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御前会议(二)(1/2)

时间,大殿里议论纷纷,唇枪舌剑,什么“不利于江山社稷稳定”,什么“稳定压倒切”,什么“臣子不得违宪”,什么“陛下龙体要紧”。就差“请问对方辩友”了。

李继开也是惶然无措,望着乱糟糟的场面,眉头紧皱,若有所,他那皇帝老爹也是极不耐烦,脸越来越难看。

堪堪场面即将失控,永康帝敲了敲桌子,霍然起身,朗声道:“众卿莫再争吵,支持也罢,反对也罢,都是朕的忠臣将,韩老将军所言极是,此乃朕之家事。”顿了顿,转头对皇后道:“梓童,你的意呢?”

众臣见老皇上已有怒意,也都停止了争吵,开始看这皇帝家三口表演,果然,皇后仪万千道:“皇上决定的事,妾身定是支持的。禅位给开儿,妾身也放心了,妾身正服侍皇上静心养病。”

此言出,殿众臣心里也明镜似的,这是皇帝心意已决的事,只不过拿出来做个秀,给众臣个面子。

就好比把手已经决定把个工程给自己小舅子,但是为了影响,还得装腔作势的拿到班子会上讨论下,让大家都说说看法,畅所言嘛,当真有个不开眼的反对了,三把手或者某把手的马仔就出来提醒几句,反对无效后板上钉钉。

这样来,朱绍派也臊眉搭眼的默不作声了,倒不是他们看不出来局面,都是政治老油条了,是华夏帝民主氛围确实不错,尤其是牵扯到家利益的大事,甭管你皇上是否决定,我该反对还是要反对的,知道反对无效,也要反对。

但这事儿说到底还确实就是人家皇上的家事,并且已经做了决定,再多说废话就实在是有点没眼力见,就好像你是地主家的管家,对人家决定换当家的事儿,说三道四、指手画脚,有那么办事儿的吗?都是给老李家打工的,还真敢深掺合东家的家事?

而支持者也不好表现出兴奋开心,老皇帝禅让退位,臣子欢呼雀跃,成何体统?要说这个表还真不好拿捏,悲愤?不行,太悲愤了,这新皇帝马上登基了,这让新皇帝怎么想?兴奋?更不行啊,这是欢送老皇帝呐?老皇帝就这么不得人心?况且那是新帝他亲爹,将来的太上皇……

要说也真够难为这帮臣子的,皇后娘娘这番话说完后,整个大殿居然片寂静,很怪异的个气氛,没有个大臣不开眼跳出来表——这个不好表啊。

永康帝微微笑,欣然道:“众卿既然统了意见,那就拟旨……”

这么大的个事儿就这么尴尬的落实了,事急从权,战事紧张,所以三日后李继开便正式登基,改年号光武,以后若是有史书那就是“华夏光武帝”。

老皇帝长叹口气,续道:“继开,接下来你们继续讨论华北局势问题吧,朕身体不太舒服,先行休息去了。”

众臣齐声道:“恭送陛下、娘娘。”

李继开躬身搀扶永康帝下了台阶后,有侍卫在龙椅旁斜放了把椅子,李继开目送永康帝步入后宫后,在椅子上坐定,用和他父皇样的眼神扫了遍大厅,徐徐道:“众卿,都说说对华北局势的看法吧?”

经过刚才这趟折腾,伙帝绝对高层还没在惊异中反应过来,新的问题又砸过来了,大殿经过短暂的寂静,两派人马打坐喝药,继续神抖擞,准备新轮的k。

这次是韩老爷子率先出招:“殿下,日军之图非京津隅,亦非华北土地,子野心,意占我华夏全境,所以,老臣以为,我堂堂帝,切不可味退让,既然京津失守已成定局,不如撤出军队,调集锐,死守黄河线,与日寇相持,伺机反攻。”

主战派立即响应,附议之声不绝于耳。

朱绍闻言,欠身道:“韩老将军言重了,日本人之利益所在,无非是伪清的依附,他们真正的意图是东三省,伪清的资源,进攻北京,也是出于政治因素,他们还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进攻中原的,再者,我帝军队暗弱,当迅速整饬军队,所以,殿下,微臣的意见,还是和谈为主,稳住日寇,微臣不是说不抵抗,而是缓兵之计,边和谈边加强军备。”

番话说的和谈派跟帖甚众,个个或捻须点头,或微笑不语,要是弄出把鹅毛扇运筹帷幄就完美了……

以韩慎老头为首的是主战派,以朱绍为首的是主和派,接下来的事儿就是两派人马继续“请问对方辩友”……听得我昏昏睡,按理说这时候李继开就应该“虎躯震”,手持利刃砍断玉案的角,说:“再有言降者,有如此案。”可是看李继开却饶有兴致的看他们打嘴仗,哪有点儿王霸之气?

其实吵吵集中的焦点很简单,主和派不是不想打,属于理的主战派,认为现在的军力和装备都不如日军,打了也是徒增伤亡,不如和平解决,主和派就揪住这点对主战派频频发难,主战派只是腔热血要和日军对砍,也不想打得过打不过。

我跟看打乒乓球比赛似的脑袋会儿左会右——昨晚上的落枕居然不治而愈!

不大会儿,显然主战派辩友被主和派辩友说的哑口无言,但是主和派也没有因为辩论得胜而洋洋得意,相反也是唉声叹气……

在片长吁短叹中,直跟我样看比赛的爱因斯坦博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