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你才是冯先生?(1/2)

“你好汉密尔顿先生,我是包卓远,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经过与作者多次沟通,他也偏向于通过贵社出版蓝海战略一书,请你尽快和作者接洽,洽商具体事宜。”

“包先生,非常感谢您的赞助,非常感谢!我马上和公司商量,最迟明天就会和冯一平先生接洽。”汉密尔顿双手捧着电话,说着都站了起来。

“对不起亲爱的,今晚接下来的安排要做些调剂,我必需要往安德森家一趟,别赌气,你知道吗,这确定是我升职的机会,”汉密尔顿兴奋的说,安德森是他的上级。

当晚,汉密尔顿到了安德森家不久,安德森又带着他找到了出版社副总裁威尔逊,三个人拿着汉密尔顿收拾好的前言和三章正,紧急商量了一个多小时,最后终于拿出了一个大体方案来。

杂志终于一步步的走上了正轨,天天接到要接洽蓝海战略作者的电话和来函也越来越多,不乏国际上著名的至公司和顶级出版社,大家都有些烦不胜烦,而这个汉密尔顿,是其中最执着的一个。

包卓远考量再三,劝告冯一平不用再在杂志上连载,可以考虑直接出版,而且只要他的名气起来了,推广前沿杂志的机会更多,也更有效,比如,在一些云集各路总裁的研究会上根据目※※※※,⊙.+.ne※t前的反响来看,只要书出版,这样的情况必定会涌现,顺道提一提,会比寄出往一万本还要有效。

冯一平感到也可以,这本书后来是在05年初出版的,现在筹备,在今年下半年出版。时间很轻松,也不会引起什么不必要的纠纷。

至于选择哈佛商院出版社,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哈佛商院对出版的贸易书籍,有着贸易图书出版领域唯一无二的,严格的编辑流程。对有意向出版的书籍,该社就像看待要发表的术论会请专家匿名评审一样,他们也会请同行及业类专家对书稿进行评审,因此,只要是它批准出版的,就代表着出版社对版权的认同和背书。

说起来,哈佛商院出版社,也是一个励志的逆袭故事。

哈佛大嫡系的出版社,应当是成立于上世纪20年代的哈佛大出版社。但是,它既不出期刊,也不出教材,只出术书,所以品牌固然不错,但是效益很差。

而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哈佛商院出版社,附属于哈佛商院,是标准的小弟。但是发展很迅猛,出版收进已近一亿美元。毛利率通常都在50%以上,就它一个出版社的收进,就占了哈佛商院年收进的三分之一强。

效益这么好,自然是有道理的,它由于对稿件请求严格,所以每年出版的贸易图书一般不超过50种。但是,它的销售和发行非常有力。

比如,它会向订购了《哈佛贸易评论》,和《哈佛通信》这两本权威刊物的读者们,也就是冯一平的《前沿》杂志的目标客户全球最具影响力和贸易头脑的人推荐出版的书籍。此外,它还与重要的图书零售商都有合作关系,交给它出版,也算是省心省力的一件事。

翌日上午九点,恰好上午没课的冯一平在公司接到了汉密尔顿的电话,此时,波士顿的时间应当是晚上九点,要说,只要是有利可图的生意,美国人还真是挺敬业的,充分考虑到了冯一平的作息时间,没有在他他们上班的时间,冯一平休息的时候打过来。

接到汉密尔顿的电话,冯一平也不感到意外,包卓远早告诉了他,声音有些失真的越洋电话里面也没细说什么,只是断定了冯一平的偏向后,汉密尔顿表现,他会乘坐最快的班机赶到北京和冯一平会见。

汉密尔顿并没有直接到北京,在见冯一平之前,他要先访问包卓远。

包卓远很兴奋的接到了他,他也盼看能有这样一个机会,把自己的出版社,在这些顶级同行前面亮亮相。

“非常感谢您包总,贵社出版的期刊,质量很高,我们期看在不久的将来,能有和您合作的机会,另外,尤其要感谢您在冯一平先生眼前对我们出版社的推荐。”包卓远办公室里,汉密尔顿带着一男一女两个同事,当面郑重的向他表现感谢。

“呵呵,不用客气,连载的这几章,帮我们出版社度过了软弱的初生期,现在,我自己也盼看冯先生能单独出版他的专著,而哈佛商院出版社,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包卓远笑着说。

“考虑到由于不再连载,可能对贵社刊物出版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公司决定,将在接下来两期的《哈佛贸易评论》上,向我们的订户,免费推荐贵刊。”投桃报李的事,大家都会做。

包卓远先不跟他们讨论这个推荐的方法,“我们当然欢迎,不过,我要先声明一件事,作者冯先生,同时也是我们出版社的董事,”

“哦?”哈密尔顿愣了一下,他们原认为,这个作者会是《前沿》主编一个交情很好的朋友,没想到是这种关系,不过,他马上反响过来,还没有和作者把协议敲定呢,这个好更要卖,“没问题,我们一样会推荐,同时感谢包总和冯先生对我们出版社的信任,”

他看了看外面繁忙的办公区,“我对冯先生,现在越来越感兴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