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日本的战争狂热(2/2)
朝政,而不是粗暴的直接插手。至少在朝廷上,中国代表不会直接出来说话,这样最多只会引起闵妃的怨恨,而不会是全部官僚团体。
在这样的掌控模式下,中国开端全面加强与朝鲜的经济接洽,并大规模的参与朝鲜的内政外交。
1882年9月21日,也就是<济物浦条约>签订不到一个月,中国就与朝鲜签订了<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简称<中朝章程>。
章程明确声明了,朝鲜乃是中国的属邦,并赋予了中国在朝鲜的大批特权。
从9月底到11月初,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中朝就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
在经济方面,马建常担负了海关的商务道员,成为实际上的海关关长,通过把持朝鲜海关的税收,部分的把持了朝鲜的财政。
在外交方面,朝鲜与第三国的来往,将由陈树棠"代为处理",事实上把持了朝鲜的外交。
在军事方面,将由中方赞助朝鲜练习新军四个营,一共两千兵力。四营的指挥官分辨是闵泳翊、李祖渊、韩圭稷和尹泰骏,而练习教官则是中方派来的两名上尉,朱先民和何增珠。通过练习亲华的新军,借以掌控朝鲜的武装liliang。
11月13日,在袁世凯的把持下,中朝双方签订了一项最要害的协议,<京义铁路建设纲领>。根据这项协议,中国将立即开端展设一条铁路,从鸭绿江畔的义州郡,一直通到汉城。而且铁路建成后十年内,其治理权都将属于中国。同时以詹天助为首的专家团也已经抵达了义州郡。
这条铁路的重大意义不问可知,它将和中国东北快要完工的奉安铁路(奉天至安东)连成一线。这样,一旦朝鲜有事,中**队不需要冒着被日本海军拦阻的危险,通过陆地,几天之内就能直逼汉城。
铁路协议一颁布,立即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事实上闵妃和高宗并不愿意签订协议,就如同他们当初拒尽日本的京釜铁路jihua一样,他们很担心这样的铁路,会导致他们未来永远无法摆脱中国。但在袁世凯的压力下,他们不得不批准了jihua。
由此,高宗和闵妃团体对中国的不满和怨恨猛增,他们开端有意识的靠近开化党,盼看能通过日本,来制衡中国。
在这种心态下,12月底闵妃批准由开化党出面,向日本提出恳求练习另外一部分新军。
与此同时,中国将在朝鲜修铁路的消息,也让日本政府和国民一片哗然。他们认为,正是由于中国的阻拦,京釜铁路才没有成功,而现在中国自己却要修铁路了,这让日本朝野感受到了极大的刺激。
福泽谕吉在报纸上写道:"京义铁路完整是一条要勒逝世日本的绞索,这条铁路每向前修一天,日本帝国的生命就少一天。等到铁路修到汉城,日本帝国的生命也就到了终点!"
另一方面,日本社会高低也注意到了中国正在进行的产业化浪潮,这极大增长了日本的紧急感,尤其是知识分子们更布满了忧患意识,他们担心,假如再过数年,中国的产业程度提升之后,日本的远景将更加黯淡了,由此更加积极主战。
12月21日,以德富苏峰、伊藤之雄、小松裕、陆羯南、福泽谕吉、今泉一瓢,小室重弘七名学者,组成的"七君子团",正式向外务卿井上馨递交了请愿书,请求"适时对支那采用强硬政策"。
这时两个事情也让主战派的信心大增,一个是在远航的筑波号上,饮食改良的实验获得了宏大成功。在数月的航程中,以面粉和牛肉为主食的舰上官兵,几乎没有人再患上脚气病。
这打消了日本海军长久以来的心头大患。
另一个事情,是通过智利在英国机密订购的三艘军舰,已经回国参加了联合舰队。这三艘东亚地区最新式,最快速的巡洋舰,被分辨命名为"筑紫号"、"大和号"、"武躲号",让日本海军信心暴增。川村纯义明确禀报天皇,帝国海军目前的实力,已经压过支那,等到明年向英法订购的军舰就位,那么就更是稳操胜券了。
全部日本高低的战斗狂热正在急剧升温,日军顾问本部也加强了对中国的情报收集,顾问次长川上操六甚至决定,要亲身往中国,近间隔视察一下中国。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