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万民如豚犬(2/2)

怜哀惨的百姓们终于失看了,全部东门外都是一片哀凉的哭声,喊声,咒骂声,他们恼怒的将石头往城里扔,那里本来应当是他们的家园,现在却咫尺天涯,触手而不可及。妇女们举起手里的婴儿,只求能把孩子送进城,只求能有谁发发慈哀,救救这些饥饿的小生命。

但回应他们的,是像宅兆一样安静的汉城。

在城楼上,马建忠于心不忍,对袁世凯说道:"是不是开开门,放一些进来,太可怜了。"

袁世凯叹口吻:"这城门只要打开一条缝,就永远别想再关上了,直到把所有人都收回来为止,一切jihua就都失败了,日本人自认为得计,士气就会大振,到时候皇上怪罪下来,老兄筹备作何答复?"

他看马建忠无言了,又说道:"不知逝世之苦,怎知生之欢。不打赢日本人,受这样磨难的百姓,将十倍、百倍于此。战斗啊,这是没措施的事,咱们得跟日本人比比,谁更狠得下心。"

马建忠只能摇摇头。

黑夜来临了,城外亮起了一些火把,人们终于放弃了回城的理想。对他们来说,要想获得生路只能豁出往冲一把了,汉城的城墙是不可逾越的,但日军的壕沟却可以赌一把。

终于,大批的大众开端要强行冲过封闭线,拦阻他们的是一排排的子弹,很快就有上千人在混乱中倒下,再加上严重的互相挤压踩踏,人数的伤亡难以计数,尸体很快就把壕沟填满了,但日军不惜耗费大批的子弹,愣是把这些难民给逼回往了。

这已经成了中日两军斗气的时刻,谁心慈手软,网开一面,就即是告诉对方自己不够凶狠,不够强硬。

这些可怜的难民,或者成群地跪在城墙下面,或者跪在日军的封闭线前,苦苦哀求能给他们一条生路,但中日两军都坚决不答应。

在汉城城外的黑夜里,难民的哭喊声震动了原野,仿佛是阿鼻地狱,惨不忍睹。

马建忠在城上慨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在波涛汹涌的南中国海上,一队悬挂朝阳旗的日本军舰,正在为几艘商船护航。自从西京丸好被击沉以来,日本忽然意识到战场的广阔,不得不派出山本权兵卫指挥的警备舰队,前往南海护航。由于日本在这个区域没有海军基地,不可能长时间巡逻,因此只能让商船结队,然后由舰队同一护航。在护航过程中,也经常会遭到中**舰的骚扰。

另一方面,日本常备舰队也不断在黄海上机动,打算寻找中国舰队决战,或者拦阻中国的补给船,但都没有实现。

随后在大本营的命令下,舰队司令伊东佑亨决定,对中国的海军军港威海卫做试探性攻击。10月1日,气象晴朗,刺眼的阳光把海面展上了一层金色。日本常备舰队的12艘军舰,排成单列纵队,逐渐靠近了山东半岛外海。旗舰亩榜号上将旗高悬,伊东佑亨站在舰桥上,一身白色海军服,远看着远方。

行驶至荣成湾以东20海里处(相当于37公里),信号兵忽然报告:"前方创造舰队!"伊东佑亨立即命令所有职员警惕。随即,早已紧张待命的官兵,立即全部进进战斗岗位。

随着双方间隔的接近,通过看远镜已经能隐约看见对面军舰上硕大的红龙旗了,伊东佑亨非常激动,渴看已久的决战时刻,竟在不经意间来到了,他立即全部舰队进进战斗状态,军舰上警报声不断叫响。

对面来的不是别人,正是中国的主力舰队,今天只是按惯例,巡逻水雷区,没想到在这碰上了日本舰队。

舰队是以两列平行纵队行进,排头的正是青龙、白虎两艘铁甲舰,舰队司令沈寿堃站在白虎号上,仔细视察着对面,下令挂出旗语,命令舰队转变队型,按照预定方案筹备战斗。

中日战斗的第一次大海战,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产生了。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