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暹罗宣战(2/2)

大幅上涨,而大米作为战略物质,必须优先满足军粮的征用,尤其是朝鲜政府被中国完整把持,使日本无法在朝鲜当地得到补给,粮食几乎完整依附国内,这让国内的粮食供给更加紧张,像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很多大城市,大米的价格已经被往年翻了一番,至于精白米(即经过多次加工,往掉糠皮和糊粉层的大米,营养遭到损坏,但口感极佳,是日本人最爱好的食品),价格更是暴涨了两倍。

同时在国际的金融市场上,日本的资本运作极为不顺利,始终得不到足够的贷款。俄国固然在政治上表现了强烈的支撑,但其本身财政紧张,经济实力不足,难以持续供给大笔贷款,这种窘况迫使日本不得不从国内想措施。

1883年11月2日,日本第一期的战斗国债正式发行,在政府强有力的爱国宣传下,以及报纸舆论的推波助澜,以及日军占领汉城的成功刺激,日本各个阶层的大众都盼看能从战斗的胜果里分一杯羹,迅速掀起了认购国债的高潮。

日本国民确信战斗必将成功,因此非常看好战斗国债的回报远景。那些贫苦的老百姓,纷纷将自己辛辛苦苦一辈子,省吃俭用而来的积蓄全部拿了出来。无论是渔民,农妇,矿工,还是小摊贩者,甚至包含寺院里的和尚,妓院里的妓女,都倾其所有购置国债,全部社会各个角落都洋溢着狂热的爱国浪潮。

很快,总额8500万日元的第一期国债全部认购完毕,使日本政府委曲有了资金推行下一步的战斗jihua。

而在另一方面,中国却在资金方面占领宏大的上风,国际金融资本短短时间内,就向中国供给了三笔大型贷款,中国的国债也在伦敦金融市场成功发行,使中国迅速获得大批资金,根据胡雪岩和郑观应等人的估算,在战斗的前半年,中国甚至不需要动用国库里的一分钱,仅仅依附外国的低息贷款就足以保持战斗。

有了充分的资金支撑,让在东北负责后勤工作的刘坤一,可以很快调集大批物质运往朝鲜平壤,包含大批的大米,面粉,牛肉,羊肉,鸡肉,鸡蛋,油,蔬菜,调味品,药品,帐篷,衣服,鞋袜等,应有尽有,甚至还开设了邮递业务,前线可以与后方进行信件往来。

此时,袁世凯与苏元春等部,都已经撤到了平壤,刘锦棠指挥的第九师和金顺的第七师,也已经抵达平壤,实现了会师,部队的士气大振。由于铁路的贯通,使近卫军部队的运输轻松省力,体力保持完好,充分的物质补给更让部队有了足够的自负。

根据丁云桐的命令,平壤的近卫军各部全部集结起来,编为中国近卫军第一军,军长为刘锦棠。

这样,平壤的近卫军和汉城的日军远相对峙,双方真正意义的大兵团对战现在才刚刚开端。

(同学们,今天起恢复更新啦!)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