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弃守万象(2/2)
湄公河挺进,而第一波部队经过了两天的休息之后,于11月3日,开端xiangshang寮挺进。
暹罗的进攻让日本更加兴奋,朝野高低欢呼雀跃,一片欢腾,有了南方的策应,日本更加有信心打败中国了,大本营也命令集结在汉城的日军立即北上进攻。
到了11月5日。日本第一军已经完成了登陆,集结到了汉城。固然第一军名义上的指挥官,是有栖川宫炽仁亲王,但事实上的指挥者是第一师团的野津道贯以及第二师团的佐久间左马太。
11月8日,第一军开端沿着平壤的正面方向黄海南道,向北进发,而第六师团则沿着江原道从侧面向平壤靠近,jihua将于11月中旬抵达平壤近郊。
而在平壤,近卫军也正在第一军司令刘锦棠的指挥下进行防御安排。第一军包含近卫军第七师和第九师24000人,还包含苏元春旅的残部3500人,以及吴兆有部2000多人,总兵力将近三万人。
刘锦棠,字毅斋,湘军起家,此时刚满四十岁。他曾经作为主力平定了西北区域的同治回乱,还是收复新疆的实际指挥官。其战斗作风不畏强敌、敢打敢拼、英勇坚强,同时又具有冷静机灵、机动机动、出奇制胜的指挥才干,被左宗棠称为“将才天下无双”。
平壤是朝鲜北方的交通要道,是通往中国的必经之道。东面和南面是大同江,西面是大同江的支流普通江,中国建造的铁路从北面的牡丹峰脚下绕过来,直达平壤城下的七星阁。
刘锦棠认为,平壤城高大坚固,两侧又有江水掩护,防御的难度并不大,最重要的处所应当是牡丹峰上的牡丹台。由于只要守住牡丹台,就能守住后面的铁路线,这样近卫军就能进退自如,补给充分。
因此他将防御的核心放在了牡丹台,命令第七师师长金顺,以及旅长陈嘉带领7000近卫军,以及李祖渊的两个朝鲜营1000人,据守此地,并在牡丹台上构筑了大批的堡垒和炮台,并在山前埋设了大批的地雷。
命令旅长方友升带领5000人,驻扎在大同江东岸的船桥里,并在大同江上修筑浮桥,畅通往来。
吴兆有带领2500人,以及尹泰骏的两个朝鲜营1000人,防御平壤西南的山川洞一带,从后侧掩护平壤。
而刘锦棠自己则带领完整的第九师,作为准备队驻扎平壤。他的如意算盘是利用山川险要和坚城壁垒,逐渐耗费日军的进攻锐气,选择适当机会再用第九师给敌人以致命一击。
平壤会战即将爆发。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