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双方排兵布阵(2/3)

生事。

根据历史记忆,接下来日本驻朝公使花房义质,就要指使闵妃建立由日本把持的新军"别枝军",打算借此掌控朝鲜的政局。但作为丁云桐来说,在彻底压服法国之前,对这些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同一时间,天津机器局,下巴满是白胡子的丁守存,正在为一批即将出厂的反步兵地雷主持验收仪式。

他是1812年生,年已七十,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本应是渐渐老矣,在家含饴弄孙,保养天年了。但万万没想到竟然老树开花,被皇上特旨召来,负责地雷的研发和制作。

丁守存一辈子精研地雷制作jishu,这完整出于一种偏执的爱好,并没有能指看靠这个飞黄腾达。而朝廷一向是不器重他的jishu,支属同事不懂得的有之,冷嘲热讽的有之,很多人背后说他不务正业,玩物丧志,鬼迷心窍,他对此也早已习认为常了。但毕竟已经是快要进土的人了,这一生血汗,就这样埋没了,总是心有不甘。

如今皇上赏识,让他全权负责,大干一番,他自然是喜出看外,雄心勃发,一心要青史留名,不负平生所学,让那些曾经嘲笑过他的人都惊掉大牙。

因此他固然已经头发花白,满脸皱纹,却是红光满面,神情奕奕。

这些地雷有重要有踏板松发雷和绊雷。

早在三十多年前,也就是1843年,丁守存就在<自来火綂迭法>一书中,具体讲解了如何基于化学实验和盘算,用雷管作为起爆装置,用硝酸银作为起爆药,制作地雷等兵器。这种研究比欧洲也就晚了十几年而已。

但丁守存还有一种更可怕的大面积杀伤性地雷,名为"跳雷",实际上就是后代的跳跃式反步兵地雷。

本来这种地雷的设计是:将一个铁铸的南瓜般的大地雷装进木柜中,木柜下部填装大批炸药,连接地雷引信,木柜内装有用德国进口电机制作的发火装置。应用时,先将木柜埋进地下,在木柜一旁,安置翻车,与柜内发火装置连接。敌人一旦误踏翻车,牵动发火装置,则炸药爆发,可将柜中地雷抛起地面七八尺高,在空中爆炸,由于木柜以及地雷里都装置了大批的铁珠,其杀伤领域可达方圆几十丈,威力极大。

这种地雷对正在冲锋的步兵队伍来说,将是一种地狱般的噩梦。

但是为了防止地雷被敌人探测规避,根据袁世凯从前线发回的意见,丁守存对地雷的埋设和起爆装置,做了重新的设计。其发火装置,不再应用踏板启动,而是另外拉出导火索,一直通到防守壕沟里,这样即便地雷被敌人探测到,但守军仍然可以拉响导火索来引爆,这就叫"拉发式跳雷"。

这种地雷的代价很大,不但比一般地雷大得多,同时要耗费大批炸药和铁珠,而且每一个地雷都需要一部进口的电机,总本钱很高,不可能大批埋设,所以只能利用在重点防御地段。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估算将有各型地雷,总共上万枚被运往越南方向,丁守存对自己的地雷非常有信心。

1881年早春,越南似乎陷进了短暂的安静,中法双方都在积蓄着liliang,筹备着即将来临的大战。

而从仲春底开端,在隔着南中国海的台湾,气象已经非常热和了,此时对峙的中法双方却不得不面临一个共同的敌人,对法军来说,这个敌人更加的可怕,那就是忽然蔓延的瘟疫。

这场瘟疫重要是由赤痢、疟疾、霍乱等几种沾染病组成,来势汹汹而且毫无预兆,几乎一夜之间就大面积流传开来,比以往的瘟疫来的更加的迅速广泛。不能排除的是,战斗中逝世亡职员的尸体,很多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对瘟疫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法军作为外来者,受到了更大的影响。到了三月底的时代,基隆的野战医院里,已经有数百个法军病人。加上本来战斗中的伤员,已经有超过千人彻底失往了战斗力,而且天天都有人病逝世,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甚至连舰队的最高指挥官利士比,也患上了严重的痢疾,卧床不起了。

由于人力的大批减少,法军不得不放弃了基隆四周所有的防御阵地,集中剩余的兵力,依附舰队大炮的掩护,龟缩在基隆城里。

不过法军也不用担心会遭到攻击,由于中国的部队同样在遭遇瘟疫的折磨,全部三月份有将近两百多人病逝世,包含驻守基隆岭的团长杨洪彪,也不幸重病不治身亡。

不过在当地的土著百姓赞助下,疾病的流传得到了把持,而法军就没有这份荣幸了,到了四月份,疾病进一步蔓延,已经有五百多法军官兵病逝世,还有一千多病号,健康的法军只有几百人,已经无法履行任何任务了,连快要整修完毕的八斗煤矿也只好放弃不管了,所有的法军官兵都人心惶惶,纷纷给家里写遗书。

重病的利士比,此时已经涌现了血痢,大便里都是一大滩的鲜血。他已经丧失持续战斗下往的意志,在给国内的电报里写道:"内忧外患,无穷无尽,如此下往,这场战斗的结局真是不堪假想啊。"他分明已经预感到,自己是没措施活着回到法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