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第 138 章(3/3)


这会正是京城最冷的时候,虽没有落雪,但身上狐裘的细绒在寒风中都仿佛结了霜,毓坤在那间瓦房外站了会,就在她的指尖要触上那扇破木门的时候,有人从内将门打开,正与她四目相对。

这么久未见,毓坤觉得陆英仿佛变了许多,又仿佛一点儿没变。风吹日晒让他肌肤变成了古铜色,眉目仍是从前英挺的样子,只是表情从容沉稳,不似少年,而是个真正的男人。

见她怔在那,陆英道:“寒意深重,还是进来罢。”

仿佛他们并不君臣,而是旧友。

一时间她原本想好的那些话倒说不出了。

有些局促地走进了那间瓦房,毓坤见里面只有一张卧榻,一方书桌,甚至连把能坐的小杌子都没有。而书案上摊着笔墨纸砚,似乎方才他就是站在这案前在写着些什么。

虽然简陋如斯,这间不大的瓦房仍是整洁的,榻上的被褥皆是旧的,却叠得整整齐齐。

见她环顾着四周,陆英并没有窘迫样子,引她到榻上坐下,转身去寻房角的铜壶。

毓坤的目光落向那处,见那里摆着个烤火的架子,陆英很娴熟地挽起袖子劈了柴打着了火,将铜壶架在上面烧,看样子是要为她煮茶。

她从来不曾见过他像个普通的农人一样,亲手做这样的事,仓促道:“也不用。”

陆英笑了笑道:“虽然没有好酒款待,但茶还是能喝上一碗。”

毓坤只得在榻上坐下了,看着陆英忙碌地身影发怔,这些事他做得很自然,像是早已做惯了似的。

等到房里腾起袅袅的水汽的时候,陆英却端着个粗碗回来,神情带着歉意。毓坤的目光染上疑问,陆英道:“是我疏忽了,这会儿才想起来我这儿连茶具也无。”

毓坤知道,他是真的感到抱歉。

她摆了摆手,将那粗碗从他手中接过,缓缓啜了口,捧在手中暖着。

谷物的清香涌了上来,是炒好的麦仁,苦中微甘。

从床下拖出来个蒲团,陆英在榻旁坐了下来。毓坤的目光落在手中麦茶上,听他道:“这是东家给的新麦,放在火上煎四到五次也就成了。”

虽然说得简单,毓坤却知道这样要把握这样火候自然需要许久工夫。若是别人,处在如此落魄的境地恐怕早没有这样的心性,只有他仍旧是如此平和,倒像是这农家的麦茶和与黄金等价的单从并无差别,而那粗砂海碗也和冰瓷茶盏也是一般。

见她有些兴趣,陆英随性讲起这麦茶,就像她还是太子那会,他们经常在陆府中谈的那样。一时间千百种滋味涌上来,毓坤不由较紧了纤指。

察觉她的情绪,陆英停了下来,毓坤将手中的茶一饮而尽,索性也从榻上了坐到了地上。

炉子熄灭了,房中渐渐冷下来,她不经意地缩了下肩膀,陆英将夹棉的冬衣解下,盖在她膝上。毓坤想要拒绝,却被他牢牢按住了。

两人就这样并肩坐着。毓坤感到陆英正在端详自己,但谁都没有说话,只余北风的呼啸声。

她的目光向上移,逐渐落在远处的书案上,漏进来的风将纸张吹得凌乱,这会毓坤才发现,摊开的似乎是册族谱,旁边还放着另外一册一样的,显然是刚誊抄完毕。而在案下还层层叠叠放着许多一模一样的册子

她终于明白了,原来这就是这些天来陆英的生计,即便困顿,他也并没有开口求过人。

这样冷的天,连砚台里的墨都结了冰,恐怕连握笔都难。

毓坤轻声道:“你……”

陆英却打断她道:“这些时日,陛下过得好么。”

这话令毓坤陷入到了回忆之中,这些天发生的事纷至沓来,她想到了身边的蓝轩,想到了宫里的娘和妹妹,想到了远在洛阳的岚哥儿,最后终是道:“还好。”

陆英定定望着她的眸子,似乎想望进她的心里。

许久后他轻声道:“陛下的眼睛告诉我,这并不是实情。”

毓坤并没有说话,只是捧着手中的粗碗摩挲,过得不好吗,似乎也不是,只是有什么不一样了,无论是她还是他,都再也回不去到当初了。

放下碗,毓坤道:“明日起,到司经局去罢,沈峥说朕应该赏罚分明,以你之才更不该耽误在此处,朕给你这个将功折罪的机会,望你好好珍惜,报效朝廷。”

说罢她起身向外走,陆英在她身后沉声道:“臣志在报国,也志在报君。”

毓坤停了下,但并没有回头,就那样走了出去。

走出那条巷子的时候,毓坤才发觉天上已飘起了大雪,冯贞已等了她许久,见她走出来长松了口气。小心翼翼扶着她上了马车,冯贞只听她轻声道:“回宫后,唤蓝轩到乾清宫来。”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