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桦皮记(3/3)

“仔细听我的命令!”留里克加重声音:“三个白天的时间,我要这四个陶瓮一直被烈火加热。你每隔一天,就用水舀把里面的浊水清理一番,再放进去新的雪块。等到第四天的时候,我会亲自站在这里命你灭火。”

“遵命,我会严格落实好决意。”

留里克深深知晓造纸术的一个步骤,就是通过长时间的熬煮将原料你们非纤维的东西煮出来。

毕竟造纸的技术源自于丝绸纺织业的缫丝工序的副产品,故而“纸”这个字与“丝绸”有着直接联系。植物纤维当然也能做同样的事,亚麻、苎麻的麻杆有着五花八门的杂质,人需要的只是它的纤维并进行有规则的纺织。

论及物质的结构而言,布匹和纸张的区别,恐怕真就只在于纤维素的排列方式不同,布匹是极度的规律,纸张完全是反过来。

煮亚麻杆,其中的色素、胶质、脂肪和其他杂质,都能被煮出溶解成进浊水了。尽力这番加工后的亚麻就可以剥离成丝线从而进行纺织加工,即可编制成素白的麻布。

而白色的麻布诺夫哥罗德的确的各农庄都会制作,只是爱美的心人人都有,当一个农庄率先采取染色麻线混织技术,人们就都纷纷转向纺织条纹花布了。

白布还是有的,留里克在诺夫哥罗德城里很快定制了一些。

本地的斯拉夫女人心灵手巧,她们几乎家家有纺织机,就是那过于古老的工具是人坐着操纵,织布的速率太低。

本地人犯不着大肆织布,一来亚麻的产量有限,二来农妇做好了自家够用的布匹就懒得做新的,全家人最大的精力还是投入进春耕和秋收。

就像在罗斯堡老家购买闲置的女性劳动力,换来她们纺织的布匹那般,支付以真金白银,留里克在诺夫哥罗德如法炮制。

他订购了一种特殊的布匹,或者说根本就是纱布。

每个被雇佣的妇女要纺织一张长宽各一个stika的纱布,线与线只见当间隔一根丝线的宽度。她们都是织布的行家了,论织布、染色技术可是比罗斯妇女强上很多。

当那边的陶瓮疯狂煮树皮,留里克所求的纱布在妇女们的巨大热忱劳动下快速完成。那毕竟是纱布,犯不着织得密不透风也就不必消耗很多时间。

陶瓮的水仍在沸腾,留里克这边有请本地的木匠制作了足够多的木框。

木框以榫卯结构拼接,其内框大小也很有讲究,便是长0.4stika,宽0.3stika,整体的大小就是为了制造3型纸张尺寸的纸。

新鲜的纱布被裁剪,由外郭的小木框将纱布箍紧。

筛网就此完成,有多达五十套筛网做好,为此留里克支付了高达半磅的银币。这样的付出留里克觉得值得,奥托夫妇觉得儿子是一种挥霍,老里古斯和他的庄园族人们看到的则是罗斯王公的慷慨。

其实留里克也没有好办法,那些树皮一番加工后会剩下纯粹的纤维,纤维再被捣烂、研磨成齑粉,最后附着在筛网上被糊上致密的一层。这一层纤维被木板压一下,挤压出大部分水分,连带着整个筛网就放在温度高于冰点的暗室阴干好了,留里克已经顺着自己的思路开启后续的工作……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