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又是上元(2/4)

只有许状元的《青玉案元夕》冠绝当世,可称得上是传世之作。”

“我等在此,因上元一题烦恼,却是不知当初许状元作出《青玉案元夕》之时,是何等的才情。”

“唉,看来,今日我是无缘得见醉吟先生了。”

说罢,那人嗟叹离去。

此刻已经是月夜时分。

正是上元节最为喜庆的开端。

那金陵城中车水马龙,各路小商小贩出街摆摊叫卖。

节日的气氛显露无疑。

许仙和林子大好不容易才从人堆里挤挤攘攘的走到草堂春舍。

待到了草堂春舍之后。

许仙和林子大看着那围的满满当当的人,林子大不禁感慨道:“醉吟先生的大名果然是让众人趋之若鹜的最好良药。”

许仙道:“看来咱们来的不算迟,刚刚好啊。”

林子大道:“人太多了,看不到题目是什么啊。”

说着,林子大还不忘跳起来,往那门上瞅一瞅。

许仙却是微微一笑,道:“跟我来。”

说着,扯着林子大的身子,就往那人堆里挤去。

二人左挤右挤的,总算是挤了进去。

待到了那人堆里,许仙和林子大终于看清了那门上挂着的牌子。

“上元?”

林子大嘀咕一句。

许仙则是微微一愣。

还以为是什么刁钻出奇的题目,可却是上元一题。

虽然看起来很普通应景,普通人一猜便能猜的到,但是想来见醉吟先生的,哪个不是有两把刷子的,这上元一题,估计让很多人都头疼了吧。

看似简单,其实都是坑。

上元节的出彩诗词从古到今也就那么几首。

想作出让那醉吟先生满意的诗词来,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毕竟这可是即兴创作。

作诗作词,一靠灵感,二靠才华。

有的人天生祖师爷赏饭吃,好诗词张嘴便来。

但大多数人还是没有这般本事的。

醉吟先生是当今大唐公认的诗才第一人。

甚至他的诗词传到了东瀛之后,被东瀛人百般夸赞,奉若圣典。

醉吟先生当年倡导新乐府运动,与元稹被世人并称为元白。

元稹故去之后,醉吟先生便成了大唐的文坛领袖。

醉意人生三十载,醉吟先生这一生有过高潮,也有过低谷。

想要得到他的赏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旁的林子大杵了杵许仙,悄悄在许仙耳边说道:“汉文,你看,如何?“

许仙道:“容我三思。”

林子大道:“要我说,汉文,你直接亮出身份,报上名去,你不需作诗,也能进去见醉吟先生。”

“单凭你那一首《青玉案元夕》,便是冠绝古今,一招鲜吃遍天嘛。”

许仙却是摇头道:“既然人家出题了,便得按照人家先生的规矩办事,再说了我的名头比起人家醉吟先生来,又何足挂齿,不必如此。”

林子大不禁嘀咕道:“汉文,你好歹也是文坛新秀,若不是你传世的诗词太少,你的门庭早被人挤破了。”

许仙笑道:”那我还是少作几首为妙。“

林子大不禁摇头道:“汉文,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呐,若是我有你的才华,绝对不会像你这般淡然。”

许仙道:“诗词终究不过小道尔。”

林子大不禁无语哀叹道:“汉文你真是没人性啊!”

许仙微微一笑。

那一边终于有人站出来作诗了。

那人一边走,一边吟道。

在那前边,有草堂春舍的下人在用纸笔记录。

待那人吟诵完毕,那下人便吹干笔墨,拿着记录好的诗走了进去。

片刻之后,那下人出来,朝着站在门前的仆人摇头。

那仆人见状,高声道:“下一位。”

先前作诗那人闻言,不禁垂头丧气的站到一旁。

这时,又有人上前,高声吟诵。

那下人记录在案后,又匆匆离去。

去而复返之后,又是微微摇头。

那作诗之人,脸上不由有几分嗟叹之色。

如此往复,来回六七次之后。

居然一个合格的人都没有。

这下可让这些人干瞪眼了。

一旁的林子大看到许仙还没有动静,不禁说道:“汉文,该你上了。”

许仙道:“再观望观望。”

林子大道:“还观望什么呀,你上就是了,时候不早了。”

许仙面上有些踌躇之色。

林子大不禁说道:“汉文,你可别关键时候掉链子啊。”

许仙道:“那到不至于。”

林子大道:“那你还犹豫什么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