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商天下(1/2)

因为九州一开始就说谎了。

那天,来之根本没在家里。

他去了一个不能实话实说的地方。

他那天刚巧去秘访了闻名太元国的金银珠宝首饰行:七分妆,的东家,人称苏三姑娘的。

这苏三姑娘人称商业奇才,而且,是个女中豪杰,本是江浙地区一商人家的独生女,其父过世后,她女继父业,抛头露脸,出行经商。

据说,四年前,因缘际会救了原七分妆首饰行的掌柜全家,那掌柜便将帝都产业“七分妆”拱手相赠,以报救命之恩。

这苏三姑娘于是来到帝都,并在短短几年间,将帝都“七分妆”三个字发展成了一个强大的商业标志。

名下有:有七分妆织坊,七分妆首饰行,七分妆桑园,七分妆茶园,七分妆蚕园,和七分妆缫丝园,还有七分妆商队。

这苏三姑娘手上不仅有全太元国各州府所发的过所文书,还有商用通关文碟。

太元国通关文碟有两种:一种商用通关文碟,一种政用通关文碟。

商用通关文碟的发行与太元国史上的一代明君桓帝有关。

桓帝以前,商人的地位极其低下。

商人,不论你多有钱,都不能穿绫罗绸缎,只能穿粗布麻服,更不能熏香挂玉,出行除了步行,也只能坐最低等的木制狭小的马车,居住狭小的泥房或木屋。

自桓帝壮大太元国以来,开始注重国家经济,注重人权,对商人作了最大的解放。

对国家商法作了最大的改革:商人,只要不冲撞官家制限,平时吃穿用度,可以与其他百姓无异。

于是,商人虽然依然排在仕农工商的最末位,但地位在桓帝时期得到很大的提升,人格得到了空前的尊重,国家商业得到空前的壮大发展。

商人得到皇帝垂注之后,有钱的优势很快便发挥了出来。

经商的人开始多了起来,茶马古道开始扩展到全国各地,古道上行走的商队亦渐渐多了起来。

最后,甚至发展到与国外经商,国与国之间签订国商互市条款,国与国之间开通了国商之路,在指定区域开创互市区。

于是,便有了商用通关文碟的发行。

拿到商用通关文碟的商队,可以在国商之路上行走,可以出关到国外在指定的互市区与他国商民互市。

由于这类通关文碟申请人数较多,而且只代表商用,活动范围有限,所以皇帝将文碟发放权下放到户部,最高由户部审核通过即可。

而政用通关文碟,则代表国家出使到国外的使臣才能持有,这类文碟需由皇帝亲自发放。

因“七分妆”商队的强大,而且生意做到全国各地,不仅有钱,还有势(昊王当时曾出手相肋,七分妆的顺利发展及壮大与当初的昊王暗暗相助密不可分。可以说,这七分妆是当初昊王的秘密钱袋子。),自然很容易就能申请到商用通关文碟。

三天前,来之接到一份密信,与七分妆有关,他与安之做了一番商量后,决定,与苏三会面商议。

缘百当街拦马之时,他正在苏三在城西秘密购置的宅子的书房中。

由于苏三的宅子与子规在城西西郊的药园相邻,所以,来之是一个人过去与苏三相谈的。

他打算晚上再回城中姚宅的。

九州把他送过药园后,就顺便帮子规把药女们晒好的药材送回了子规庄。

原打算,晚上再回药园把来之接回来的,谁知,到城中就遇到缘百的事,姚家的相干人等全被禁了起来。

有常接报时,巡捕司已将姚宅围了起来,当时巡捕司问姚宅的人:姚来之去了哪里?

姚家人不能告之实情,只能撒谎说不知道。

这样,来之就暂时回不去了。他若回去,不好交待行踪。

来之只得暂留在苏三宅中,与苏三苦思,希望能找到一条光明正大的回家之法。

由于巡捕司知道赵九州平时是跟着姚来之的,自然细细审问过九州。

九州临时撒谎说一大早这大少爷就说自己去办点事,让他别跟着。

这一招也很灵,一大早这姚来之自个驾车出门,让他别跟着的话,那他就什么事都不知道了。

巡捕司就把他放一边去了。

谁知,这汪净慈不走寻常路,却偏偏要让人查实他一整天的行踪呢。

九州那一天的行走路线很长,遇到很多人,熟悉的人都没串过供,别说陌生人了。

安之一想,不好,巡捕司这一查问,肯定会出问题!

弄不好,那些人到药园去乱查问翻找,发现稍有不对,或者下人说漏嘴,有可能会连累离药园不远的苏三秘宅。

于是,安之心一横,就扬头说:“不用问了,小的实话实说就是了,小民确实知道我兄长在哪儿”

他这话一出,如意得意的一笑:果然!夫人一出招,他就怂了。

“在哪?”高大人问。

“在陛下那儿。”安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