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7章 会议(七)逃兵问题(1/3)

科涅夫所言的士兵叛逃问题就是一个事实!至于这个问题的根源是什么,科涅夫他实在非常懂得,但是现在,他也知道事实是无法说出口的。

事实上,造成士兵叛逃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德军水准比较高超的宣传。

双方在白天互相开开火,到了夜晚,双方又都拉出高音喇叭,苏军喊德语,德军喊俄语,都是盼看对方投降。

在宣传对战上,明显德军更胜一筹。

德军的宣传机器就是为了鼓动苏军士兵叛逃,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而且德军确实取得了不错效果。

对于最基层的一线战士,他们伤心之处便是,当战斗爆发后,全部部队和国家没有对战斗做出迅速反响。部队经历的是什么?撤退!失败!可怕的丧失!

战士们听到的又是什么?

战斗到逝世!不惜一切代价守住!敢有撤退者立即枪毙!

普通的苏军士兵是人,不是生来成为战斗机器,再在战斗中当做一次性的耗费品应用掉。可是,他们现在的处境就是非常恶劣的。

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的大批一线部队,他们的兵力无法得到有效补充,很多步兵师的作战兵力保持在六千人左右。

士兵的生活用品方面的情况就更加恶劣。

很多士兵穿着破旧的制服,一件套头衫,必定破了几个洞的船形帽。他们的脚上没有穿袜子,取而代之的是裹脚布。士兵身上唯一鲜明亮丽的装饰便是船形帽上的红五星,当然,部分士兵的胸前还挂着勋章。

他们的伙食状态颇为一般,主食就是煮土豆,只有偶然才干吃掉面包。

为什么会这样呢?按理说苏联是制度性的将面包优先供给部队。

结症依旧是物质运输问题。

固然苏军解放了勒热夫和瑟乔夫卡,德军又不是傻子,德军战术后撤前先是竭尽所能炸毁铁路,他们创造苏军开端修复铁路后,又出动空军进行轰炸。哪怕这种轰炸的效果极其有限,德军还是用这种方法影响苏军的物质调运。

至少在玄月份,这条要害的铁路并没有施展出很好的效能。不过在可见的十月份,它的作用会迅速进步。

只惋惜,要把军列运来的物质输送到疏散在各地的官兵手里,它真是个技巧活。

经过一场恶战后,丧失最大的加里宁方面军又和德军打了一个月的拉锯战。前线部队需要的物质大部分就是通过马车,从勒热夫的卸货地运到一线。

苏军哪里有美军那般土豪,美陆军几乎都是坐着卡车和威力吉普跑路,苏军能实现步兵的骡马化就是幸事。

实际哪里是如此!相当多的苏军步兵师是战时匆促组建,他们的马匹设备量不高,士兵们还如十九世纪那般,再远的长途行军,他们都必须背着所有的家当。

难道这些士兵真的非常乐意蹲在前线战壕,往打着随着都能逝世亡的战斗?

部队指挥部只能通过空洞的口号激发部队的战斗意志,偶然会有文工团前来慰问演出,让泥巴和硝烟中摸爬滚打的士兵看到打扮得很俏丽的姑娘,他们趋于崩溃的心这才稍稍安静下来。

然而,德军的飞机总在阵地上方空投大批数以万计的花花绿绿的传单,这里无非都是宣传德军的成功,以及苏军的失败。

德军印刷这些传单,就是盼看苏军士兵信任,跑到德军那里才是唯一的活命方法。

这种德军摆出成功者高高在上的态度的文章,很多时候只会激发苏军士兵的逆反。那么德军文章里对于德军那边幸福生活的描写,就非常轻易让苏军士兵沦陷。

什么逃到德军那里的苏军士兵,可以得到很多面包和黄油,可以安排工作,还有各种各样的福利。只要高举着传单跑向德军战壕,德军就不会开枪,任何带着传单投诚的人,生命都能得到保证。

斯大林批评科涅夫治军不严,实际真的是错怪他了。

无论是加里宁方面军还是西方面军,全部玄月份,德军至少有一半的时间派出飞机撒传单。到了夜里,德军应用大功率扩音喇叭,一遍又一遍的讲着他们的投降政策。

对此,科涅夫的措施非常有限。

假如可以有措施让敌人闭嘴,他早就做了。如今他也只能从内部下手。

科涅夫到了西方面军后,他创造士兵流亡的情况比加里宁方面军更为严重,这恐怕就是前任对该问题意识不到位?

为了避免更多的叛逃,科涅夫想出一些措施。

前沿阵地四周可能的流亡之路都埋设地雷,这既能禁止己方士兵叛逃,一样也是禁止敌人的损坏者潜进。

由内务部负责建立的反撤退小组也在西方面军设置,他们的工作只有一个——抓逃兵。

但凡被捉住的逃兵统统关进惩戒营,人数够多了就变成一个连,甚至一个营,作为下次作战的先锋部队。算是以此作为曾经逃跑的赎罪。

对于基层军官,那些排长或是军士长之类的人,他们的部下涌现一例逃兵,科涅夫又令,这种人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