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章 以农具107弥补火力(1/2)

杨明志所谓的措施在地窖的时候就已经提到过,这里他又复述了一遍。

“一般的火车,我们只要用火炮轰击其车头,就足以完成战术目标。不过我们必须考虑最坏的情况,那就是装甲列车,我信任假如我们下一步的战略重点就是打击德军铁路交通,为了应对,德军必定会应用装甲列车,亦或者在各种军列上挂上几节武装车厢。为此我们的兵器必须能做到摧毁其厚重装甲的能力。”

和装甲列车战斗的经验284师当然有,往年袭击切诺比火车站的事耶夫洛夫记得很明确,杨明志亦是如此。

那些厚实的装甲能免疫很多口径的火炮轰击,只有反坦克炮才干打穿其装甲,但由于穿甲弹的性质令其破甲后的伤害非常有限。

大口径重炮,284师只有五门缉获的德军75毫米的榴弹炮,它过于粗笨了。而灵活的无后坐力炮,目前只有一门,弹药有限,37毫米的口径能取得多大战果实?往轰击装甲列车不过是在装甲上划上一些痕迹!

回根结底部队是需要威力宏大的兵器的!

杨明志假想到:“未来我们还是得造火箭炮,伊万诺夫和里固施科夫有着丰富的经验。往年首次袭击霍姆尼奇时,开飞机的波多维奇投放了火箭弹,威力不容小觑!

所以我们还是要应用火箭弹,由于这真的是我们有可能制作出的最大威力的兵器。”

杨明志的意思很简略,284师要想能打硬仗,必须设备大杀器。本来的284师是编制有152毫米口径的榴弹炮,现在也就只能美好的理想一下罢了。

而德军搞不好会应用155毫米口径的,刚刚结束的战斗,部队侥幸躲过了可怕的炮击。

“我们是无法应用重炮的,为了补充火力不足,当下只有往制作火箭炮。”

说到了火箭炮,杨明志就不得不兴奋,由于是中国人最早将火箭用于军事。奈何这个时代,世界对中国布满了歧视,即便是苏联也不例外。仿佛中国人都该是蠢笨的,说到火箭由中国人率先创造,福明和耶夫洛夫脸上写着震惊,也有一丝不敢信任。

杨明志拍拍手:“好了,同道们,历史的问题先放到一边,我们要解决眼下的问题,那就是火箭炮的量产化。”

让火箭炮量产?科什卡夫第一个提出了质疑:“副师长!恕我直言,制作火箭炮的耗费可是很大的!仅仅装填进黄炸药,就是很大的分量,我们的产量着实有限!这不是我们不勤劳,而是原材料根本未几!”

由于往年生产第一枚外径很大的火箭炮弹时,他就是工作职员之一。那枚弹体内装填了大批苦味酸,威力如何他是可以想到的。制约量产的最大原因还是原料匮乏。

这一点杨明志何尝不知道?当下,他可以预感很多战场,苏军已经将带着火箭炮导轨的卡车开到前线,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已经开端了表演。

这些火箭炮弹的精度不怎样,当密集应用后,弹片和冲击波则可以笼罩一大片战场。比起榴弹炮,喀秋莎的能制作出短时间内的不可思议的火力密度,没有人能依附时间差往返避炮弹。

在这可怕火力的背后,则是可怕的耗费。要制作一枚喀秋莎火箭炮,其各种原料足矣制作十枚152毫米口径的炮弹了!

假如284师也开端制作火箭炮,比起制作一般的炮弹,耗费依旧异常宏大。

这些弊病是不可以回避的,杨明志将这些明明确白的告诉了科什卡夫,看得出这个人的表情已经非常复杂。

“这么说来,你要量产火箭炮,这里面的困境还有很多?”耶夫洛夫问。

“是的,不过火箭我们又不是没有量产过!”

听杨明志这话,耶夫洛夫不淡定了:“你是说最初的那些火箭!那些兵器的准确度糟糕,威力不过一枚手榴弹,量产那些威力太弱。”

“所以!我们必须做出一个平衡,要可以量产,体积要足够的大,威力也必定要大!”

这分明是一种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事,但杨明志自认为找到懂得决的措施,那就是燃烧空气兵器。

关于这种兵器对密闭空间的杀伤性,杨明志再理论性的阐明一下,诸如德军的装甲列车,也可以懂得为一种密闭空间。

这些解释,耶夫洛夫和福明听着像是天书。科什卡夫听着两眼烁烁放光,不由自主的惊呼:“我的上帝!若是我们真的成功了,咱们不就无敌了?只要有壮大的兵器,任凭敌人来进攻,他们真可谓来多少逝世多少!”

“够了!科什卡夫同道!唯兵器论不可取,我必须告诉你决定战斗输赢的要害永远是人!”杨明志指正道。

……

假如说有一种兵器能令杨明志兴奋异常的,之前是,现在就是107毫米外径的火箭炮,也就是传说中的“农具107”。

严格的说,喀秋莎是把火箭炮安装在导轨上发射,此类方法也广泛运用于伊尔2对地攻击机上。这个时代,管状火箭炮发射架还不是主流,这个并非技巧不达标,而是暂不需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