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4章 自引镣铐(2/3)

,依然在堂下听传,见王永吉顽固,他立刻想起了萧汉俊的叮嘱。

众人都是一惊。

孙胤泰被带上堂。

“请大人赐笔墨纸张。”孙胤泰道。

锦衣卫送上。

孙胤泰刷刷写下几行字,然后交给锦衣卫。

锦衣卫呈给朱聿键。

朱聿键接住看过,眼中顿时就放出喜色,继而将信笺递给方以智。方以智看罢同样欢喜。

“如此重要的机密,你是如何知道的?”朱聿键问。

“是送我出城的那一位恩公告之的。”孙胤泰道。

朱聿键和方以智相互一看,眼中都有疑。

但无论真假,两人都决定拿王永吉一试。

于是,方以智拿着信笺,走到王永吉面前,轻声念出三个字:“兴福寺……”

听到这三个字,就像是被五雷轰顶,王永吉站也站不住,他惊骇的望着孙胤泰:“你,你怎么会……”

见王永吉表情如此,朱聿键和方以智心知是没有错了。

……

“罪员后悔啊,罪员本不是这样的,最初罪员也是遵从圣人教诲,两袖清风,从不收别人一文钱,奈何朝廷的俸禄实在是太少了,过去,总督衙门的开销,基本都靠火耗银,但现在都使用隆武银元和铜币,不再铸银,这笔收入是一分也没有了。这巡抚总督上上下下这么多人,几百张的口,只靠俸禄,根本不够花,即便加上明里暗里的孝敬,也是不够的。”

“这三五年,山东事务众多,从剿贼、赈灾到支援辽南,银子如流水一般的使去。”

“但这些银子,罪员一文都没有动过。”

“不是不能,而是罪臣知道,那都是朝廷办大事的银子,罪员不能动。”

“而山东商人这么多,一个个出手阔绰,汤有庆又怂恿,罪员一时没有把持住,就悄悄拿了一点。”

“谁想,这一拿就一发不可收拾。”

“更多的人,捧着更多的银子,就送上门了。”

“罪员害怕啊,不是熟悉的人,不是有把握的事情,一概不收。”

“收下的脏银,除了日常所用,剩下的,一文不敢动,都存了起来,悄悄藏在了兴福寺。”

“罪员本不想这样的啊,十年寒窗,圣人教诲,罪员也想要留清名于人间,为一代名臣。谁曾想,竟然坠落到如此……”

“罪员愧对陛下啊,呜呜呜呜……”

这是王永吉的忏悔之词。他痛哭流涕,伏地不起。

方以智皱着眉头,似有叹息。

朱聿键却怒:“狡辩之词,如果你能遵循圣人教诲,坚守本心,又有谁能逼着你贪?我大明开国之初,有贪赃六十两白银者,太祖高皇帝即将之剥皮揎草,你身为封疆大吏,肩负重任,辜负圣恩,等着国法严惩吧!”

……

济南。

天色亮了,山坡上的草庐前,晨起的素袍中年人简单洗漱,站在坡前望了望,随即挽起袖子,捡了一些干柴,点了火,架起铁壶,咕噜咕噜的烧了起来,并从草庐中搬出小桌,取出了茶具,就着溪水清洗。

就在这中间,车轮辚辚,一辆马车上了山坡。车后跟着两个骑马佩刀的随从,看起来像是城中的哪一个贵人出行。

很快,马车停住了,一个面白无须,板着脸,看起来很是年轻的书生模样的人走下车来,左右看了看,虽然此地风景良好,有山有水,但他却没有什么风花雪月的感叹,而是一板一眼,负手,迈着仿佛丈量过的步伐,向草庐走来。

两个随从紧紧跟随。

素袍中年人好像没有察觉到有人来了,依旧专心致志的在泡茶。

直到脚步声到了耳前,他才缓缓抬起头来。

晨光照着他的脸,他脸色苍白而平静。

---两人目光相对,一瞬间,似乎都想到了什么,从最开始的交手,一个东厂提刑,一个太子智囊,几番斗法,临清之乱,再到定王之乱,交手又合作,想不到今日在这种情况下居然又见面了。

“萧照磨,别来无恙?”年轻书生面无表情。

“只有两个兵?”中年人不回答,只看向他身后,忽然笑了。

年轻书生点头。

“李公公不怕我跑了?”中年人笑。

“不怕,因为我知道,萧照磨本就没有打算跑,”被称为李公公的年轻人面无表情的回道。

“为何?”

“萧照磨煞费苦心,从南京到山东,一路隐藏,又一路留下线索,唯恐咱家找不到这里,不能将这副镣铐,加到照磨的身上,今日咱家既然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