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崇祯怒(2/3)

朱慈烺答应。

崇祯帝摆手:“下去吧。”

朱慈烺起身退出。

王承恩继续为崇祯帝梳理头发。

刚才的一幕,让他这个贴身太监也是冒出了一身的冷汗,担心陛下一怒之下,对太子有所责罚,还好,陛下虽然怒,但却始终清明,并没有降罪太子的意思。

……

早朝之上,三千营忽然出京之事,压过了义兵募集,钱粮调配,运河防守,建虏兵马围困三河和香河,成了讨论的第一重点。有支持的,也又不支持的,双方争论激烈。

身处唾沫之中,朱慈烺忽然明白,父皇对自己的怒气,并不完全是因为君父的尊严,怕也是为了安抚朝中这些胆小的文臣,继而稳定朝政啊。

众臣所问,朱慈烺不得不起身解释。

理由还是那些理由。同时的,朱慈烺也不得不做出保证,再从京师调兵,一定会和兵部商议,让朝臣们事先知晓,如此,才算是把这件事情糊弄了过去。

一场早朝下来,朱慈烺感觉比奔驰回京师还要累。

“报~~”

早朝快要结束时,最新的军报送到,建虏主力大军已经到运河边,黄太吉的大纛出现,并兵分三路,一路往京师通州,一路围攻香河,另一路往武清河西务而去。

这个消息一传来,朝堂上的纷乱立刻终止,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

早朝匆匆结束,朱慈烺离开皇宫,急急往京师城头,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黄太吉的大纛出现,说明他没有死,他还活着呢!

……

三河。

中军大纛之下,望着近在咫尺的三河城头。豪格咬牙切齿,脸色铁青。

已经猛攻了两个时辰了,但三河城防却依然没有动摇的迹象。城下汉军镶红旗的尸体层层叠叠,负责指挥攻城的汉军镶红旗固山额真石廷柱一筹莫展,“不奇怪,因为明太子就在城中,所以他们的抵抗才会这么激烈!”豪格在心里再一次的告诉自己。

虽然多铎带军离开,原本游离在三河附近的明军白广恩部仓皇逃窜,再没有救援三河的意思,而其他明军更是不见影踪,明显的就是放弃了三河,种种迹象都表明,明太子不在三河,日前看到的一切,怕都是明太子的诡计,但豪格却像是入了魔,说什么也不相信,他发誓一样的一定要攻下三河城,以证实自己心中的想法。

何洛会等人劝不住,只能督战猛攻。

两个时辰的攻城,伤亡千余人,但三河城却巍然不动,城头的火器,出奇的猛烈,鸟铳声像是爆竹一般,将攻城的汉军旗士兵打的血肉横飞,矢石齐下,更有一颗颗从天而降的铁疙瘩,爆裂火光之中,蒙着牛皮的盾车,都能被炸成两截,士兵就更是不用说了,即便是披着双重铁甲,在铁疙瘩爆起的火光中,也是只有倒下的份……

“主子,汉军旗累了,还是缓一下再攻吧。”何洛会拨马到豪格面前,再一次的劝。

豪格咬牙切齿的望着三河城,正要摇头,忽然听见后方传来一阵喧哗之声,转头怒目而视,却见官道上烟尘大起,一队黄衣黄甲的大清精锐骑兵正疾驰而来。

豪格心中顿时一凛,他立刻意识到,这队镶黄旗骑兵,一定是来传达皇阿玛最新旨意来的。

“肃亲王。皇上有令,暂且收兵,不宜再强攻三河。”

那队镶黄旗骑兵很快就来到了豪格面前,为首将领翻鞍下马,在豪格面前单膝而跪。

乃是镶黄旗佐领伊成格。

伊成格是黄太吉的心腹,同时和豪格交好,黄太吉派伊成格来传令,自有心意。

皇阿玛有令,豪格不敢不从,只能下令停止攻城,再问伊成格:“我皇阿玛走到哪里了?”

“据此不过三十里,黄昏可到。”伊成格回答。随即又压低声音,小声道:“皇上让奴才转告肃亲王,明太子狡诈,不可轻易被表面现象所欺骗……”

听到此,豪格脸色登时发白,他忽然明白,皇阿玛和多铎的看法一样,都认为明太子不在三河,估计皇阿玛在内心里也骂他蠢货了吧?面对多铎,他能强力反驳,发誓要证明,但对皇阿玛,他却没有这样的胆气和底蕴,一时,豪格就像是泄了气的皮球,再也说不出话了……

黄昏时,建虏入塞的主力大军,陆续出现在了三河城下,先是多尔衮率领的中军,继而是黄太吉亲领的后军,旌旗蔽日,长枪如林,人马望不到边,踏起的烟尘滚滚,将落日夕阳都快要淹没了。

不过却不见两红旗和阿济格,原来入关之后,黄太吉将大军分成了三路,主力大军两黄旗和正白旗在他和多尔衮的统领下,经三河直扑通州,给明国制造压力;英武郡王阿济格率领一部分的蒙古八旗和汉军旗为左翼,先攻取平谷县,再从顺义绕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