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未来之城(2/3)

多,极易生长,生存压力较小,所以才出现这种局面。

英子所说,间接证明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夸瓦种田的收获并不大,我觉得不合算的。”英子道。

“那么,王隽,你说的种田是和夸瓦一样的吗?”她问。

“道理相同,但具体做法会很不同。最主要的,我要让粮食的产量大幅提高。要做到正常情况下,就是不打猎不采集,收到的粮食都够大家过一年。”王隽道。

“啊?!这不可能吧。”英子和美琳都不相信。

王隽道,“一开始会难一些,但只要努力,这个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真的啊。”两个女人将信将疑。

“错不了。”

——

下午,三人进一步研究地形。

王隽用脚丈量距离。除此之外没有它法。

用脚丈量,无非是走正步,数数走了多少步。

走正步,大学军训的内容,这个王隽学得不错的。每步按七十五公分算。就是说,两步一米半,或者说四步三米。

未来的城将从山丘开始,先丈量一下山丘的长短。

这个山丘,形状不太规则,大致上,面海的方向则东向长四百步,也就是300米左右;而面河的方向也即南向宽约三百步,约225米。

这似乎已经是很大一块地了。

“既然你说了先按寨子建,我们就把房子全部建在山顶上去,在半山腰筑一道篱笆,把房子全部围起来。居高临下,有敌人来的时候容易防守。”

接着,英子说出了自己的构思。

王隽自然是不会答应这样做的。说来说去,英子还是跳不出她那寨子的窠臼。

“首先,”王隽开始谈一些自己的设想,“不要做栅栏了。”

“啊?总得有什么东西挡一下想进寨子的敌人吧。”英子道。

“是的。刚才我们都看到了,这座小山丘的西面和北面,正好有两条小溪环绕。我们把小溪挖深,形成护城河把城围起来……”

“护城河?”两个女人没听过。

“嗯,敌人要攻城的话,先要过河,水深的话就很麻烦。”

“哦。”

有河在,进来确实是难得多。

“在河内侧筑城墙。敌人就算过了河,也进不了城,会被城墙挡住。城墙上可以走人,上面设瞭望塔。这样,用水和墙把我们的城围起来,还可以派人上城墙守护,城就坚固了。”王隽道。

“啊——”英子听王隽一说,惊得嘴都合不拢了。

我的天,这么大的手笔,听都没听过。

护城河、城墙这些名词是第一次听说,特别有震撼力。

王隽是怎么想到的呢?

不过,这护城河、城墙,得花多少人力来建设啊。

“我们部族就这么点人,用得着围这么大块地吗?”英子道。

“阿妈,你看你,王隽刚刚说了要按万人的规模考虑……”美琳脑子反而更清醒。“不过,这座城,未免太大了吧。”

王隽摇头道:“这只是小城的规模。真的到了万人,城镇还要扩出很远的地方去,外面再建一道城墙。”

王隽这么一描绘,美琳就激动起来,憧憬着未来的万人之城。

不过,就算是王隽说的马上要建的小城,也是不得了了,哪是原来的寨子可比的?

“山丘是要削平一些的。我们把围起来的地分成三块,各块之间用宽阔的道路分隔开来,路两旁种上各种果树。一块用来住人,叫住宅区;一块用来办公,叫行政区;还有一块建各种作坊和工厂。”王隽道。

他描述的规划,对现代人来说一点都不难理解,但要让英子母女俩明白,却费了他很多口舌。毕竟,这是未来社会的图景,提到的概念都是英子母女从未接触过的。

即使如此,母女俩也是似懂非懂,而且也很难和眼下的建设对应起来。

小城面向大海分成三块的话,住宅区的面积就是一百米宽,二百多米长了,能建多少房子,住多少人呢?王隽估算了一下,最多不过四五百人而已。

这也算大?

真的很小很小好不好。

这放在现代就是一个住宅小区。

所以,规模一点都不大,必须按这个规模建。

有鉴于此,王隽把建设过程做了具体化:

“先把山削一半,多出的土拿来建房和修城墙。我们用两条道路把土地分成三块面向大海的地块。中间那一块,正对城门建一座大房子,作为以后集合开会的场所。大房子前方建一个大广场,忙时用来晒粮食,闲时就用来练兵。主城门在南面,出了南门建一座桥过河……”王隽道。

“大广场。我喜欢。”美琳雀跃起来。

“讲错了。晒粮食和练兵的广场不能放在入口,这不太雅观,应该放在后面。前面吗……,也是有广场的,但那是休闲游玩的地方。对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