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处境(1/2)

,最快更新不让江山 !出征在即,大兴城里忙碌起来的人们,像是汇成了对向奔流的河。 大量的物资都在大兴城外汇聚起来,宁军的先锋军也已经在城外驻扎。 不出意外的话,十天之内,先锋军就会护送着粮草物资先一步开拔。 城外,营地。 唐匹敌带着手下将领们在辎重营巡查,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这些东西,就是征讨蜀州的保障。 正在巡查的时候,李叱和夏侯琢等人也到了。 “老张真人说,七天后是个黄道吉日,可以出兵。” 李叱笑道:“他老人家的话还是要听的。” 唐匹敌笑道:“不听的话,下一个黄道吉日他老人家就不好好给你算了吗。” 他这话说的,让李叱立刻就甩给他一个大大的白眼。 李叱叹道:“要不是他老人家,我哪一天不是黄道吉日。” 唐匹敌道:“此话若是被老张真人听到的话,你大婚的黄道吉日,大概会比往年都来的晚一些。” 李叱叹了口气。 “夏侯先行。” 唐匹敌一边走一边对李叱说道:“前军十一万人,狼猿营在前军之前。” 李叱点了点头:“军务上的事,你酌情安排即可,不过要是不把我安排进去,那就不要安排了。” 唐匹敌笑道:“临战之前,居然敢威胁大将军。” 唐匹敌道:“我就这么点本事了。” 众人都笑起来。 前军十万,夏侯琢为主将,将会在两个月内赶到荆州和蜀州的交界处。 也就是之前廷尉府打探消息的靠山关,虽然那不是进蜀州唯一的一条路,可毫无疑问的是,相比之下,那还是比较好走也比较好打的一条路了。 其他关隘,更为险要,许多地方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州之所以特殊,也是因为如此,只要封闭关口,外边的人想打进去极为艰难。 遥想大楚立国之初,楚国太祖皇帝就曾经说过,他这一声戎马,面对过诸多强敌,有强大的蒙帝国,有西域诸国联军,还有黑武人,可是他回顾过往,最难打的还是蜀州。 当年楚军携大胜之威,进军蜀州依然打的无比艰难,六十万楚军,打下来蜀州后,只剩下二十四万人。 想想看,当年的楚军正是最有威力的时候,百战百胜,在和外敌交战中都打出来不世的霸气。 可是蜀州的地势,却让楚军每一步都变得泥泞难行。 打别的地方,春夏两季是最合适的时候,可打蜀州,历来就有春夏不攻蜀的说法。 蜀州大山脸面气候多变,春夏雨季,能把大军拖进深渊之中。 “沈珊瑚昨天又来找我了。” 李叱看向唐匹敌。 唐匹敌:“又上书-请辞?” “不是,是骂你。” 李叱笑道:“说你不给他安排征蜀的任务,狠狠的把你参奏了一本。” 唐匹敌:“见笑,见笑......” 李叱道:“我也没办法,在自保和出卖你之间做选择,当然是出卖你。” 唐匹敌:“......” 李叱回头看向后边:“所以我这次任命沈珊瑚为副帅,你就忍了吧。” 唐匹敌道:“你身为主公......” 话还没有说完,李叱就把他打断:“我身为主公怎么了,你还身为她爷们儿呢。” 唐匹敌闭嘴了。 经过 几个月的休息恢复,余九龄如今走路已经于常人无异。 而且他在暗中的刻苦,也远比常人的付出要大的多,别看他平日里嘻嘻哈哈没个正经,可是他的努力都是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自从可以活动,他就开始锻炼双腿,医官说他以后可能再也不会跑的那么快了。 余九龄这样的汉子,不会去当着众人慷慨激昂的说我不信命。 他只会安安静静的对命运说......我是反抗一下试试。 余九龄经常用一句自嘲的话......快不快这种事,还是得自己能做才行,想快就快,不快的时候不是我不能快了,只是我不想快了。 这次征讨蜀州,宁军中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这是打下来整个中原的最后一次大战了。 所以每个人都在摩拳擦掌,当然也包括余九龄,他不允许自己错过这样的一场大战。 因为他很清楚,这一战之后,天下就真的变了。 他也说过,我是那么快的一个人,我不想被人落下。 夏侯琢笑道:“裴旗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从来没有一个人,面对过宁军全部将领。” 哪怕是在百万黑武大军南下的时候,都没有见过宁军所有名将到场。 这次,裴旗大概能见到七八成以上。 算算看,夏侯琢为前军主将,他麾下还有先锋军将军高真。 唐匹敌为元帅,沈珊瑚为副帅,按照唐匹敌已经安排好的,左路军主将澹台压境,右路军主将是程无节,坐镇后军的是庄无敌。 而且,李叱,高希宁他们都要随军出征。 这次打蜀州,名号已经响彻天下的宁军将领只差两个。 一个是唐安臣,率军去了西北,他走的时候只带着一万人。 一个是柳戈,还在越州,不过用不了多久越州就会彻底收服。 这些将军们,随便拿出来一个,哪个不是无敌的? 换句话说,哪怕只是让其中任何一人为主帅率军攻打蜀州,都算不上对蜀州不重视。 如果说打武亲王那次,是唐匹敌征战这么多年来,第一次以多打少。 那么这一次,就是宁军以强威施压。 按照唐匹敌的计划,进入夏天后各路人马陆续开拔,到初秋,形成对蜀州的压迫。 六月末,先锋军开拔。 七月初,五十万宁军主力开拔。 浩浩荡荡,前后加起来超过六十万大军,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朝着蜀州压了过去。 靠山关。 节度使裴旗已经在这住了几个月,自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