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3章 荥阳之战(五)(2/4)

千精锐却折损上千;

如大军已然断粮,明后两日攻不下荥阳,就将开始有人饿死···

这一切,都绝对不能让将士们知道!

无可奈何之下,刘将闾只能发动自己所有的想象力,将这个弥天大谎给圆上:敖仓里的粮食,都被搬到了荥阳城内!

这样一来,将士们因敖仓无粮而涌起的绝望,就会转化为对荥阳的渴望!

等荥阳城破,没有人会去数整座城内的粮食,是否和敖仓的粮食保有量相符——只要能吃饱,问题就将得到完美解决。

但不单单刘将闾,账内的齐王刘则,朱虚侯刘章,乃至于一旁默默无言的兄弟几个,也都十分明白:敖仓里的粮食,根本不在荥阳城内!

而对此,刘将闾的疑惑可谓无以复加···

对于刘将闾目光中明显的困惑,刘章看在眼里,却并未多做解释。

“还请左将军,将今日战况大致言于大王。”

淡然发出一问,刘章便退回刘则身后,等候刘将闾的答复。

现在的状况,已经很明显了:敖仓数以百万石的存粮不翼而飞,大军断粮在即!

而‘绕过睢阳,潜行至敖仓’的战略意图,非但没能让长安因此受到重创,反倒是将齐军二十余万人,陷入了如今这般危险的境地。

——齐军留于卞水东岸的哨兵,已经在日暮前后回营!

即便回营的哨兵不开口,刘章也能明白,哨兵渡卞水回营,究竟意味着什么。

——驻扎于睢阳的灌婴大军,已经出现在了卞水东岸三十里以内!

最起码,也是先头部队已经抵达卞水以东;不数日,原本驻扎于睢阳的灌婴大军十余万人,就将尽数抵达卞水以东。

在睢阳城下与灌婴对峙之时,齐军有无数种战略选择:北入赵境,南下淮阳,东取丰沛等等。

再不济,也还有一条‘原路折返会齐地’的选项,可供齐军选择。

但‘绕过睢阳直奔敖仓’的战略选择,在敖仓失去原本的战略意义后,使齐军失去了几乎所有的选项。

其中最致命的,就是齐军的后路,已经被灌婴大军阻断!

东有灌婴,南北又是荥泽和大河,这使得刘章乃至于齐王刘则,都只能选择仅剩的,唯一的选项。

西进。

但刘章明白,西进这条路,可谓层层坚信;成功的概率,甚至不比当年,淮阴侯造反成功,上位称帝大!

——大军西进,第一个战略阻拦就是洛阳!

作为历经千百年沧桑的古都,洛阳城的防守强度,几乎不会比长安城要逊色多少。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洛阳一下,再往西,便是函谷关···

虽然刘章对刘则的建议,是‘取下洛阳,进可攻函谷,退可守洛阳’,但实际上,刘章对函谷关,根本提不起丝毫‘可取’的自信。

为今之际,只有拼尽全力,尝试取下洛阳!

只要能把洛阳掌握在手里,事情就还有转圜的余地。

最理想的状况,甚至可能是长安朝堂遣使和谈,齐军得以撤回齐地···

强咬着牙,将脑海中的悲观想法抛在脑后,刘章敛回心神,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刘将闾接下来的话语之上。

现在的齐军,就像是一辆巨大的天启坦克;但此刻,这辆坦克已经快没油了···

在退路已决,只能一路向西的现在,要想顺利抵达洛阳城下,这辆坦克,就必须把油加满!

而方圆数十里乃至于百里之内,唯一可能有‘加油站’存在的地方,就是此时齐营以南十里处,正严阵以待的荥阳。

对于二十万大军攻取荥阳,刘章本该抱有十成的把握;但如今齐军将士们的状态,却将原本的‘必然’化作了‘未知’。

这种情况下,刘章迫切需要知道荥阳守军的战斗力,战斗意志,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在刘章、刘则,以及一起从齐地举兵的诸兄弟目光注视之下,刘将闾反复组织着语言,终是无奈的放弃,将真相完整的摆在了众人面前。

“此刻荥阳城墙之上,守卒当不下三万之数!”

将这则略有些沉重的信息道出,刘将闾后续的话语,更是将帐内众人推向了深渊。

“若以攻城之时所见,城内三万守卒,当有战卒近两万,青壮万余;然纵民夫青壮,亦颇具战力,当多以壮卒充之。”

在汉室,每一个男子在十四岁之后,都要接受三年的军事训练。

这个政策,使得汉室的战争潜力,向‘全民皆兵’的方向无限逼近。

所以在汉室,未满十四岁的男子,就被称之为‘童’,意思是这个男子还没长大,不能担负战斗任务。

十四岁到十七岁之间的,则被称之为‘备’,备者,预备役也;属于汉室绝对意义上的‘未来储备’,大多数情况下,也同样不会上战场。

十七岁,便是汉室男子法定的成年:男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