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民族资本的兴起(3/3)

攀枝花、重庆、昆明等地投资建设了大型高炉,利用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各省,如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新疆、宁夏等地的丰富的不同类型的铁矿资源,变成攀钢、重钢和昆钢等大中型钢铁厂高炉生产的原料基地。

有中国煤炭集团、中国钢铁集团两大拖拉斯在,政|府只要给予政策加以引导,无数的资金、技术、人员会苍蝇逐腥般涌向这些资源丰厚的地域。

当时的工业是以煤矿为主燃料,所以煤产量可以看出工业化程度。蒸气船和铁路是工业时代最重要发明并有加速后续成长性,其成长率象征未来加速潜力。1924年底,钢铁、水泥、煤炭产量均已接近或超过日本。

此一阶段,中国已建成铁路里程是日本的85%,建造中的铁路是日本的1.5倍,规划中的铁路总里程数是日本的4倍。中国现代制造业增长到2.5%,加上现代运输业和商业占4%。经济结构的逐步优化,为中国摆脱弱国地位奠定了物质基础。

比较一下甲午战争、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在这三次战争中,国内能否生产出足够的军需品,并把这些军需品及时运送到前线,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1924年尾的破岁之交,平津地区、山西和长三角(主要是上海)地区已经恢复到战前经济水平,使中央的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为国家经济、军事建设提供了保证。

而同期的日本因为关东大地震的余痛未了,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因为作为工业中心的东京和横滨的建筑绝大部分被毁,财产损失达100亿日元之巨,使已经处于深度萧条中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

震后,从1923年到1927年,日本政|府向美英等国举借巨额外债,数量高达9.1亿美元。靠借钱和战争中捞取的储备,日本政|府向国内各大财团发放高达13亿日元的救济贷款,这样,日本经济才逐渐摆脱萧条,进入一个缓慢发展的时期。

此一阶段两国经济上的此消彼长,使得以奉系为首的人民党在入主北京后能够继续在去年拉平日本财政收入的基础上,以极近一倍半的漂亮业绩再度把东洋人甩在后面。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