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暗潮涌动 下(2/3)

很容易伤到自己。”

尉迟宝琪一听这东西使用不当,有可能会伤到人,赶紧就把手缩了回去。

“张庆,你进来一下。”云浩冲着门外喊了一声。

张庆也是跟着云海的老人了,今年有30岁了,一身功夫很是了得,云浩在训练500家丁时,就发现他是个当保镖的好苗子,就把他调到身边保护自己的安全。

“少爷有何吩咐?”

张庆的个子不高,身体显得很是强壮,常年在海上漂泊,让他的皮肤显得黝黑发亮,一双大眼炯炯有神,时刻注意着周围的动静,走起路来更是脚下生风,身手敏捷。

云浩吩咐他道:“你来教一下尉迟家的两位公子如何使用这种手铳,就去后面的演武场吧,那里地方大,记得小心一些。”

云海是以军功封爵的,家里自然少不了操练的地方。

“还请两位公子随在下来。”

张庆也不多说话,直接带着宝林兄弟俩去了后院的演武场。

云浩这里刚刚送走尉迟宝林两兄弟,就有一个手持秦王府名帖的中年人来到侯府求见。

云浩见是秦王府来人,直接让这人到了书房里谈话。

这个中年人身材长相都很普通,身材有些发福,肚子微凸,一副中年油腻男的模样,但一双锐利的眼眸闪着精光,仿佛能够看穿世间的一切,令人印象深刻。

云浩还是头一次看到有人拥有这样的眼神,不由得对眼前的中年人重视起来。

“下官陕州总管府长史杜如晦,见过靖海侯。”

杜如晦,字克明,曾任秦王府曹参军,与房玄龄合称房谋杜断,在后世都是鼎鼎大名。

除了之前见到的程咬金,云浩也是第一次看到未来的大唐名臣,心中不免有些小激动。

杜如晦和程咬金可不一样,程咬金的名气主要来源于人们常用的俗语和后世耳熟能详的《隋唐演义》,杜如晦可是正儿八经的历史名臣,所有的生平皆可考,史书对其评价极高。

这样的一个人,云浩自然不敢怠慢。

“杜先生客气了,小子可是久闻先生大名了,今日一见,先生果然目光如炬,当得杜断之名。”

为了表示尊重,云浩没有称呼他的官职,反而是以先生尊称,可见云浩对杜如晦的重视。

“先生来此,可是秦王有什么交代?”

云浩知道这种时候杜如晦亲自上门,必定有重要的事情,所以只是简单的客套了两句,便直奔主题

“云侯果然不一般,真乃我大唐好少年。”

杜如晦被云浩这一记马屁拍的有些晕,现在的他虽然有些薄名,但还是第一次有人这样当面夸他,一时间竟不知说些什么好,只得先回赠了一记马屁。

云浩给他的感觉非常奇怪,他不像是在面对一个孩子,反而是像在和一个成年人正常交流,这让他有些惊奇,也开始理解为什么李世民如此看重这个少年。

“杜某此次前来是要告知云侯一些朝中的情况。”

云浩点头,面色严肃。

他也想知道现在朝中的具体情况,好方便他做出应对。

“今日午后,世家官员联合御史台向陛下和门下省发难,弹劾云侯八大罪状,陛下回到后宫,对他们避而不见,门下省侍中陈叔达被逼的甩袖离开,告了病假。”

“东宫那里,太子属官魏征上书,弹劾云侯经营商贾之道与民争利。”

“齐王府放出消息,要让云家交出制盐之法,齐王说他势在必得,否则就让云家在长安呆不下去。”

世家一系官员的弹劾,本就在云浩的意料之中,东宫出手也是应有之意,可是齐王李元吉跳出来索要云家的制盐技术,这就让云浩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杜先生可否告知小子,齐王为何会盯上云家的制盐技术?”

“齐王与太原王家合作,买下了陇右几乎所有的盐矿,但他们的提炼技术落后,虽然可以从矿盐中提炼出食盐,但是成本极高,质量也很差,根本无法与登州和南海出产的海盐竞争,只能在陇右道强令进行官卖,秦王多次向陛下上书此事。陛下十分不满,要求降低陇右道官盐的价格,这两年齐王和王家损失了不少钱财,因此,他才想要从云侯这里得到更好的制盐技术,借此获得更多的利益,用来弥补自己的亏空。。”

这李元吉真特么混账,云浩不禁在心里骂了起来。

李元吉身为皇子,不但不帮皇帝争取利益,还与王家合作,趴在大唐身上吸血,有这种儿子,李渊肯定郁闷的要死。

“请先生帮忙放出话去,既然齐王想要制盐技术,就请他抽空来小子这里谈一下合作事宜,提炼矿盐的技术对云家没有用处,还不如和齐王殿下合作,能增加陇右道得食盐供给,为我大唐做贡献,小子乐意至极。”

云浩表现很严肃,可杜如晦却是笑了。

都说这云家崽不简单,看来之前确实是小看他了。

云浩的这一手可谓是离间齐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