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七十一章 物物不务于物(2/2)

了山间的小溪之中。

章越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穿着草鞋,手持竹杖,背着酒葫芦在山间转了一圈,寻得了山泉的去处,便坐在一处林下干燥的地方,拿起酒葫芦缓缓饮之。

遥看着山林间烟雨如障,喝着草木清新之味下酒,酒亦素酒,味道寡淡至极,可喝着喝着却品出了闲云野鹤,悠然自在的意境来。

身在官场,位列宰相,便是世上最入世之人,但心却可以是出世之心,如广阔天地中一沙鸥,擅飞,能水,亦能走,天下之大哪里都可去得,没有什么能够困住自己。

藏身这僻静之地,也可以窥天下之博大,道理之精微。

这一切的道理就藏在‘物物而不务于物’之中。

坐了不知多久,章越回到岩洞中,坐在案边磨墨,提笔写下给官家的札子。

臣受命宣抚河东,河北两路以来,战战兢兢,寝不安席,不敢辜负陛下托付之任。今契丹屯兵三十万于界上,以势凌人……

章越给官家的札子,先写如今辽宋对峙的现状,自己现在的处境艰难,辽使的蛮横,不讲理,故意连连讹诈,用战争的威胁,逼迫宋朝让步。

章越铺垫之后,讲到西夏出兵之事,这想都不用想,肯定是出自契丹的唆使。

如今西夏看似攻泾原路,但不过是掩人耳目的疑兵之计,其目的定是取熙河路而来。

……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此乃臣的艰难之处。

陛下圣心独运,运筹全局,御寇之策贵在一以贯之。

青唐虽似抚定,然董毡已不理事,养子阿里骨实为枭雄,看似恭顺,实能隐能藏,能起能腾之杰出,朝廷绝不可轻之。

……

写到这里,章越想起了阿里骨。原先董毡之下,鬼章,阿里骨并列,如今鬼章一去,阿里骨实力膨胀的厉害,实际上已是青唐蕃部的话事人。

从章越与阿里骨打过交道可知,此人能力出众且野心勃勃。

这人并非唃厮啰的子孙,在重视血统的青唐,阿里骨这样的出身便算是‘寒门’子弟。

寒门子弟要上位有两等,一等是人情练达,身段柔软,能拍会捧,到哪里都有贵人一路提携着你。

还有一等便是自己拿自己的主意,六亲不认,打落了牙齿和血吞,手拿两把西瓜刀,从南天门砍到蓬莱东路。

这阿里骨恰恰是属于后者的代表。

这样的人,对于同样出身寒门的章越而言再熟悉不过了,他认识的很多人都有阿里骨的影子。

他们办事一切都从利益出发,全然不讲任何的情面。

可以说阿里骨迟早是宋朝的大患,只是眼下实力不够,所以表现得非常的温顺。

所以章越在札子中请官家割让湟州之地给阿里骨,让他从青唐出兵全力攻打西夏!

章越写到这里,知道自己的建议太过惊人,甚至令人难以接受。

湟州是章越亲手打下来的,而且是大州,宋朝经营已有两年,一下子拱手让给青唐。而且湟州在章越设计中,是出兵攻打凉州城,并重新夺回丝绸之路。

你这边与契丹争数百里地,但在青唐却又弃几百里地,这不是有病吗?

而且宋朝的大战略是要灭夏,你在青唐弃几百里地和在契丹弃几百里地是一个意思吗?

章越知道此议论一出,朝廷上肯定是炸翻了。

他在这里举出一个例子,那就是湘水化界。

这是当年东吴与西蜀之间的约定,当时曹操要攻汉中,东吴欲谋荆州,刘备思量再三与东吴以湘水划界,将长沙郡、桂阳郡送给了东吴,让他出兵淮南攻打曹操。

三国演义里有这段话,诸葛亮离开荆州入川援救刘备,临行曾问过留下镇守荆州的关羽。

如果曹操来犯怎么办?

关羽说以力拒之。

诸葛亮又问关羽,如果曹操和孙权同时来犯怎么办?

关羽说分兵据之。

诸葛亮说这样就完了,我送你八个字‘北拒曹操,东和孙权’。

所以章越的战略就是‘西和青唐,北拒西夏’。

章越在札子中言,用兵的大忌就是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什么都想要,什么都得不到。

正所谓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只要击败了西夏这一次进攻,且气势上压倒了辽国,湟州不过是暂时借给阿里骨的,日后甚至整个青唐,都可以拿回来。

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的意思,就是争势不争地,物物而不务于物。

s:开玩笑的话也有人当真,汗。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