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成长最快的人!(2/3)

我们目前医学上面,也没有完全的理论去论证,到底哪个病人会发生感染,哪个病人不会,只能够通过统计多少人发生了感染,多少人没发生。”

“这只是一个统计数字,而不是一个论证数字。就好比你种一千颗种子,你也不知道你种的哪一颗种子百分之百不发芽是不是?”

李东山见姜从跃夫妇还要讲话,他便伸手打断道:“你们的焦虑,我能够理解,但是你们先别讲话,先听我讲完。”

“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去追究,去纠结发生这件事的几率,已经是不重要的事情了,我们现在的主要目的,主要困难就是要控制住这个感染的同时,还要把腿给保住。”

“这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不仅是你,我们医生也会非常艰难。”

“不是说现在就是没得治,有的治,但是过程会很漫长,恢复的时间会很久。这已经是一个事实,而且还是我们在做保肢的手术之前,就预料到的一个事实。”

“这也是我们当初建议你们直接截肢的主要原因。”

“我们给你们讲了保肢会遇到的多重困难之后,你们依然是坚持选择了保肢手术,我们医生也很无奈啊。你们病人拥有知情同意权和选择权。”

“如果你对我们的治疗过程有什么疑虑,我们的所有医疗资料都是有备案的,你们可以随时查询我们的用药记录。”

“没有没有,李教授,我们肯定还是相信你的。”听完这话,姜从跃两口子虽然难以接受,但是也好像就只能这么去消化了。这些情况的确李东山都讲过,但是他们的心里还是会有怀疑,是不是李东山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错误,才导致的现在的感染。

但是这话可不能直接讲,万一把李教授得罪了怎么办?

所以两个人也是格外的纠结。

李东山见姜从跃两个人都不再说话了,便道:“于教授,你对这个病人的治疗,有什么看法没有?”

于友林沉声说:“李教授,病人现在的情况非常复杂,而且还是多耐菌的感染。肯定还是需要进行再次甚至多次的清创,把细菌彻底控制住之后,再谈后续的问题。”

“目前患者的血管做过吻合,又发生了感染,很容易发生败血症,所以静脉抗生素的用药,也要跟上,随时进行调整,否则的话,还是有生命危险的。”

于友林是个普外科的医生,能说这么多就不容易了。

接着李东山又喊邹谦与方泥馨分别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邹谦和方泥馨就明显要专业很多,提出了很多条建议出来,比如说这次感染之后,可以用硫酸铜装载敏感抗生素在局部缓慢释放以达到抑制细菌繁殖的目的。

比如说,更换冲洗引流,重新勤创之后再次更换vac持续负压吸引等等。

接着李东山看向了有些瑟瑟发抖的曹晓和,曹晓和的眼神都直接看到了地上去,明显是觉得这个病人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他的知识储备,而且方泥馨和邹谦把该讲的都讲完了。

李东山看着曹晓和这怂样,心里大骂了一句后,便直接看向了陆成:“小陆了?有什么看法没有?”

李东山对陆成还是极为重视的,即便陆成说错了什么,他也可以及时地对陆成进行纠正。

陆成稍微思考了一下,后道:“师父,刚刚于老师、邹老师和方师姐把大概的治疗原则都讲完了,我就暂时不缀述了。”

“但是我觉得病人现在有一个比较疑虑的点啊,我也不知道对不对。”

“病人当前的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结果是三天前的,那时候取样的标本就取出了多耐菌的感染。那么,我们现在调整用药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在原来的基础上考虑得更加全面一点。”

“阿米卡星的抗菌谱是多种的革兰阴性菌和一小部分革兰阳性菌,而环丙沙星的抗菌谱也是革兰氏阴性菌。这样一来,假如病人的感染处假如存在革兰氏阳性菌的话,可能就达不到抗菌效果。”

“而且,假如阿米卡星与环丙沙星真能发挥作用将目前的致病菌给杀死的话,现在患者的受伤部位属于免疫失调,容易使得其他病菌定居繁殖的地方,我们也要警惕有金葡菌再次苏醒或者通过血液循环再次移居在此定居。”

“因此,我建议再加一种超广谱的抗生素,比如美罗培南。”

“昨天我看了些文献,上面也看到了,像这种多耐菌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变异或者是其他病菌的再定居感染,一边选择至少两联,甚至三联用药比较合适一些。”

“当然,更加具体的用药方案可以请药剂科再来会诊,或者是等药敏结果出来之后,再调整抗生素的使用种类。”

“在一些极个别的病例上,有四联抗生素使用的报道。”

陆成这番话一讲出来,李东山当时就有些愣住了。

这还是那个陆成吗?

这还是前几天在查房的时候讲话都讲不出来的那个陆成吗?那时候陆成可是极为手高眼低的人啊。

这一下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