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此法名为:大锅饭(3/5)

了这话所有人瞪大了眼睛,这是个问题啊,七万灾民,那就如蝗虫过境啊,大家都是多年老财主了,当然知道丰年地主吃佃农,灾民佃农吃地主的这句话。

而这七万灾民可是比佃农可怕的多的存在啊,这,这可能怎么办啊。

所有人都愁眉不展,坐在屋子里一句话也不说,在思考得失,思考自己能不能承担灾民冲击的后果,所有人都快陷入了绝望了。

一个时辰之后,就在这压抑的不能在压抑的氛围里,有人长叹了一口气道:“罢了,既然遇到这大灾之年,就认倒霉吧,捐。”

一个人开口其他人仿佛被做了决定一般,也都决定捐,先保命再说。

不过就这样捐了,所有人心里还都是有着怨气的,就在这时李朝龙把房门推开了,紧跟着李朝生穿着知县官府走了进来,立刻拱手道:“各位士绅久等了,久等了。”

听了这话其他人一起看向李朝生道:“见过县尊。”

“别客气,坐,坐。”

李朝生示意众人坐下,紧跟着喝了口茶水道:“各位士绅,捐粮的事情,县丞大人都跟你们说了吧?”

听了这话地主们全都点头:“说了,说了。”

“那诸位思考的如何了?”

听了这话众人全都沉默了,李朝生没着急说话,半天有一个不死心的地主道:“大人,蓝田的情况我们都知道,我们也愿意为蓝田的父老乡亲们做点事,可是大人,家中存粮全都捐了,舍不得啊。”

听了这话李朝生抿了口茶水道:“这说的也是,大家也都知道,我今年买了你们不少的地,而且我们家今年修水渠了,粮食也丰收,要说存粮比你们多多了,这样我先给诸位打个样,今年我家一共收获粮食九千担(汤沟镇一地,不包括六大峪口)。我一点不留,全都捐了,明日各位可以监督,去我家中取粮!”

听了这话所有地主都惊讶的看着李朝生,毕竟九千担粮食几乎是他们今年收成的十倍了,这所捐就捐了?

地主老财瞪大了眼睛,李朝生这时又喝了口茶水道:“本官这次算是毁家纾难了,当然我现在是县尊,应当做到这一步,各位都是乡绅不必学本官,这样你们捐八成,留下两层足够你们一家人吃饱了,等来年风调雨顺,蓝田定可加倍回报与你们。”

听了这话所有人明显松了口气,脸上也有一丝笑模样了,八成,还留下两成,这就比全捐了强多了,这时一个个仿佛占了便宜一般,全都点头:“谨遵大人之命。”

这就是驭人之道了,李朝生刚开始给一个非常难以达成的目标,只要稍微松口对方都会感觉的便宜了,这一招其实生活中非常实用,比如家长对儿子说,这次考双百,就给你买新款游戏机。

其实呢,家长的心理预期是考一个一百,一个九十分以上就行了,然后呢儿子考了一个一百,一个九十九,心里就感觉游戏机泡汤了,结果家长一听,心里很满意,却假装为难的说道:“嗯,这次还行吧,游戏机给你买了,下次必须考双百。”

然后小孩子就会异常欣喜。

当然这个例子可能不太恰当,但是原理是一样的,就是先建立一个较高的心理预期,然后降低目标,就会收获喜悦。

李朝生把捐粮数量变成了八成,顿时获得了地主们的拥护,尤其是李朝生以身作则的前提下。

紧跟着李朝生就跟众人商讨,准备开一个动员大会,本次会议主要精神,动员蓝田县内富裕之家捐出多余存粮。

大会定在第二天上午十点。

大会开始之前,整个会场那是挤满了人头,大会是在城外荒地开得,搭了一个高台,欢迎全县百姓前来观礼。

大会开始,李朝生率先上台,紧跟着开始动员。

“各位父老乡亲们,我是本县县令李朝生,汤沟镇李家的人,咱们都是老乡,所以我知道大家的不容易,不过今年陕西灾荒蔓延,咱们陕南地区还有一口吃的,陕北之地已经开始易子而食了,不信你们问问逃到你们各乡的灾民。”

“值此大灾之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咱们蓝田也不能受灾严重,咱们今年也不好过,所以今年咱们要一起扛过去,粮食要统一分配,不能各家吃各家的粮食,所有农户,每家每户留下一半的口粮,其余都上交,统一分配,今年咱们蓝田县绝不能饿死人了。”

“别的我也不多说了,捐粮这件事,我这个县令带头捐,我今年一共收获粮食九千担,我一粒粮食也不留,全部运到县衙,各位可以去汤沟镇监督,看我的运粮队是不是有假,我希望大家踊跃捐献,尤其是各镇地主。”

李朝生这话一说完,就好像一个信号一样。

就听人群中一个地主大声喊道:“我蓝关镇王家今年粮食全捐了,一共一千五百担。”

“我小寨镇朱家全捐了,捐粮两千担。”

“我蓝桥镇孙家全捐了,捐粮一千二百担。”

……

开始老百姓还以为这时新知县盘剥的手段,可是听了这些地主的声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