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2/2)

一步对着魏源一拜道:“先生少年时便有宏愿,立志长大报效国家,实乃我辈楷模,五十年后也有一位先生写了一篇文章,首次提出了‘少年华夏说’,其中有‘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之语,不知先生是否认同此语?”

“此语颇有哲理,国家之强盛在于少年,当今之朝廷已至暮年,需要少年血液予以灌溉新生,只是从小友这五十年后朝廷依然难有起色,想必这洋务运动在恭亲王的主持下依然难以让华夏这条巨龙翻身,疲敝至此,我华夏终究要遭遇大劫,方能起死回生啊!”魏源从叶迟的话中找到了一丝未来的走向,从中不难看出这些清末年间的开明人士具有很远的战略眼光,口中念着叶迟的话语不禁问道:“不知道这华夏盛衰在于少年的提议是后世哪位先生提出?”

“回先生,这片《少年华夏说》是由后世学者梁启超于庚子年创作,时值八国联军进入京城,皇帝西逃,外夷烧杀抢掠于京城,明清经营古都,一朝成为破砖瓦砾,烽烟遍地,此文便是在此次事件后,梁启超先生愤慨而作,意为唤醒华夏百姓。”叶迟说完不禁一声苦笑道:“无奈清廷**,朽木难扶,即使有这位先生及其老师所主持的八国联军进军京城之前的戊戌变法,依然无法能够挽救这所谓的大清国运,终在封建势力的围剿下成为了一盘散沙,大清不过也是在变法中苟延残喘罢了。”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