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赵尔丰入藏

自从与大清签订协议,租借西疆和南疆特区之后,张伟就命令总参谋部尽快派军政人员接收地方政权,占领足够的地盘,让系统升级。在得到大清朝廷同意,并征询赵尔丰个人意见的情况下,张伟任命赵尔丰为主藏大臣兼川滇边防务大臣。赵尔丰与当时大清**机大臣赵尔巽是亲兄弟;而赵尔巽对夏帝国非常熟悉。在与大清国朝廷沟通之前,武文斌先是与赵尔巽协商,而赵尔巽感觉这是赵尔丰能飞黄腾达的一次机会,只要抱住了夏帝国的大腿,那在将来的个人发展上肯定会超过自己,于是赵尔巽的周旋之下,大清国和赵尔丰都接受了夏帝国的请求。6月初,赵尔丰就接受夏帝国的任命,开始在雅安整军备战,为进入西藏做准备。传统上,西藏分为四个部分:卫,即以拉萨为中心的地区;藏,即以日喀则为中心的地区;康,又称喀木、朵甘,包括今西藏昌都地区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里,西藏极西部分。川滇边特别行政区为省级建制,是大清朝廷于1906年设置,以赵尔丰为川滇边务大臣,其辖区东起打箭炉,西至丹达山,南抵云南维西、中甸,北至青海玉树,每年由四川拨出46万两白银作为行政经费,兵源及给养也主要由四川补给。就任川滇边务大臣后,赵尔丰敏锐地抓住了川边问题的关键,即残暴腐朽的土司统治,以及与土司统治密切相连的落后的农奴制生产关系。赵尔丰效仿左宗棠的平定西域的经验,为防止英国对西藏的蚕食,决定在川滇边特别行政区改土归流。在很短的时间内,赵尔丰以秋风扫落叶之势革除川边各地土司统治,派设流官,改革赋役,兴办卫生文教和各种产业。应该说这些措施是有利于川边各族人民的,也得到了受压迫民众的拥护。可其改革势必触犯土司和寺院集团的利益,从而遭到他们激烈的反抗。为了加强对当地各土司的镇压和管理,赵尔丰积极训练边军,到1907年5月,已经训练边军7000多人,有充足的饷银和补给,赵尔丰选拔的边军全部为身强力壮、精于当地作战的边地之汉人;武器也是从袁世凯协助从夏帝国购进的,这7000人的战斗力,远超当时四川训练的新军。6月底,赵尔丰的部队全部集结在巴塘地区,准备进入西藏,这个时候他向夏帝国请示,在西藏地区建立市县制,希望在当地实行夏帝国优惠的税收政策,并且申请前3年内实行免税;张伟需要的是地盘和人口,再说了,整个西藏也不会有多少税收,于是就很痛快的批准了赵尔丰的申请。7月上旬,赵尔丰带领边军越过金沙江,向查木多(今昌都)和类乌齐进攻。部队进展十分迅速,到7月底,就推进到工部(今林芝专区首府报里多次要求英政府通过外交努力制止赵军西进。夏帝国外交大臣对英国外交部的抗议嗤之以鼻,并对英国人发出警告,严令英国人全部撤出西藏地区,否则产生的任何后果全部由英国人承担。张伟要求总参谋部制定详细计划,这次不仅要占领西藏地区,而且要收回不丹、尼泊尔等传统的藩属国的宗主国主权。1907年8月底,南疆总督赵连功派4000骑兵,在骑兵师副师长的带领下前去增援赵尔丰,迅速占领整个西藏地区。有了强大的增援部队,赵尔丰信心十足,并向张伟申请,分别设立西藏和西康两个行省,并积极推荐张荫棠担任西藏省省长,自己担任西康省省长,并授权张荫棠严惩前驻藏大臣升泰为首的一帮胡作非为驻藏官员;张伟很快批准了他的建议,并对上述人等进行了严办,表现了对张荫棠的充分支持、信任和整顿藏政的决心。1907年10底,赵尔丰进入拉萨,与张荫棠汇合。迫于夏帝国强硬的态度,以及强大的军事压力,在赵尔丰到达拉萨之前,英国人就悄悄的撤出拉萨,临走之时,还把十三世*达*赖带往印度。张伟对此十分震怒,立即宣布剥夺十三世*达*赖的名号,并要求外交部与英国进行交涉。同时,大清朝廷在武文斌的要求下,发表类似的通电,宣布剥夺十三世*达*赖的名号。(未完待续。)...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