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神工做的(1/2)

"铸时薄处先冷,背文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这是原文,翻译过来大概就是镜子后面有铭文导致镜子厚薄不一,收缩时候内部有应力作用。”

”打磨镜面的时候,镜子中的应力释放,导致镜面产生了极其微小的形变。”

"这变化是跟随后面的纹路长生的,所以才会反射对应的形状。”

"换个例子,你们在一面镜子上贴住一部分,再用光照射,反射出来的形状就会有贴住的影响,这样能理解了吗?”

众人听到这个解释,略一脑补,再无疑惑,纷纷感慨叶君解释的通透。

"古人能做到这一点,属实厉害啊!"

"可不是,这手艺我听着都困难,现在激光雕刻可能才行,没想到古人用手打磨出来的。"

孟德也听懂这个意思,看着手里的罐子,陷入疑惑。

"那这个东西?“

叶君看向罐子微微一笑。

"练手之作。”

"有人想要把这个罐子送上去,有人想要把罐子弄出来。”

"我能看破这个蝴蝴罐的秘密,自然也有别人可以。”

"只不过那人恰好是个神工,见到这东西已经被大漆包裹住,起了玩心,在不损坏大漆的情况下做出这么一个仿青铜透镜的东西。”

"也很正常。”

神工又是什么?

众人听着这个新词不太明白,四处询问,希望有宝友能够解释。

孟德看一眼屏幕,叹口气,不知道是在感慨什么。

半晌,悠悠开口。

"神工就是古代对手艺达到极致的工匠的称呼,自从鲁班之后,能够担当得起神工称呼的,全都是宫中的绝顶手艺人。”

"而且各种工匠的神工还多有不一样。”

"内官监有十作,御用监有四作。涵盖木、石、竹、玉、漆、灯、佛各类工艺。”

"玉雕的翡翠白菜,牙雕的象牙萝卜和牙雕套球,木器的机关术、金瓷之类更是数不胜数。”

"当时的顶级工匠出品的东西就和书法绘画一样受人追捧。”

"明代有记载的一个木工,就是因为制作的木器精良好用受到众人邀约。”

"光是靠手艺就在天京城买了一座宅子,还配了四五人照顾。”

"普通工匠都这样,神工更是不一般。”

"能成为神工,必然是青史留名的人。”

孟德说着话,眼神落下,仔细把玩着手中的罐子。

"您倒是说啊!”

"孟朝奉,您这是吊的一手好胃口?”

"看来明天要去御古斋逛一圈了,给你们拿一点东西了。”

看到这评论,直播间观众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这是拿东西么?直接说送刀片不就好了,还这么委婉。”

叶君看着弹幕悠悠开口。

"其实不是孟朝奉不想说,而是他不知道怎么说。”

众人听着话忍不住嘴角抽动。

他们知道叶神说的这个不是一般人,可没想到这么不一般。

居然连孟德朝奉都不知道。

孟德老脸一红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刚刚自己口快接了神工的话,没想到反倒是把自己坑了。

挂在那里还在想对策,就被叶君抢白了。

宝友们也不管孟德的尴尬,笑着询问叶君这是怎么回事。

这个东西又是怎么回事?

"这个东西的制作者是杨塌,天顺年间的明朝漆匠。“

叶君说出一个名字,众人完全蒙圈。

他们也就随口一说,并不指望叶君真的说出来。

毕竟几百年前的东西,没有证据也没有标记,还没上手,怎么可能一眼看出来。

叶君知道宝友的疑惑,看一眼弹幕解释道。

"杨塌,字景和,吴中人,父为漆工,承父业,明漆理。这是记录在书籍中的存在。”

"《骨董锁记》《元明事类篇》《明画录》中都有提到。”

"而且翻看明代史料也可以看出杨塌的漆作在当时就可以卖出不菲的价格,甚至有不少人专门耗费千金求购他的作品。”

"从年代来说,天顺年也接着宣德,东西流传是有可能的。”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落款。”

"古代工匠做东西必然讲究一个落款铃印,神工尤其如此,这个圆筒外面的漆层上就有杨塌的落款。”

"在哪?”

众人全都放亮了眼睛想要看看这个在什么地方。

也不怪众人好奇,一般的工艺品上面有落款都是年代款,工匠款少之又少。

当然重要的原因就是一般的工匠没有资格留下落款。

或者留下后只是想让别人知道这是谁做的,想让自己有一件作品传世,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