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状元卷(1/2)

叶君在使用左眼的能力,在快速地鉴宝。

叶君的异常举动,引起莫飞、张福军两人的注意。

他们从不怀疑叶君的实力,从田荣的藏品中捡大漏开始崭露头角,再到鉴宝大赛和国际交流赛中大放异彩,隐隐成为同辈中的第一人。

这次乡村义务鉴宝不是说,鉴宝为辅,宣传讲解古玩文物知识为主的吗?

带着疑惑,想抬头看个究竟,结果同样被眼前这密密麻麻的人群吓得头皮发麻,心里不禁哀嚎,这得花多长时间才能结束啊?

不约而同地加快鉴宝速度,讲解时只讲重点,一些无关紧要的地方,能省则省。

在快乐与痛苦并存中鉴宝,是莫飞与张福军未曾体验过的。

快乐,是因为这次鉴宝,确实见识了不少宝物。

龙泉窑露胎龙纹盘、徐三庚刻青田石章、黄花梨灯挂椅、剔红福寿如意、白釉暗刻花卉莲瓣碗等等,价值高低不一。

痛苦,是因为要鉴定的宝物实在是太多,而且有时候还得忍受一些奇葩的事。

莫飞遇到一位持宝人,带来的是一只夜壶,这本没什么,关键是,那家伙来的匆忙,没冲洗,甚至里面还残留些许尿液,一股骚臭味,差点儿把莫飞熏晕。

张福军也惨遭毒手,遇到一位持宝人,拿着是腌菜的小缸,但那缸已废弃多年,原以为不会再动用,里面腌菜剩下的残留就懒得倒掉。同样也没冲洗,就直接抱给张福军鉴定,结果可想而知。

"专家好!"这时候,一位村民,向叶君递上一个卷轴。

卷轴中国书画的装裱形式之一,是中国画裱画最常见的体式,以装有"轴杆"得名。一般一幅作品裱为一轴,也有多幅作品裱为一轴的。

张福军跟莫飞喝口水,舒缓一下也凑过来,看看卷轴里面的庐山真面目。

看着卷轴露出来的文字,张福军轻声读道:"臣对:臣闻帝王之临驭宇内也,必有经理之实政,而后可以约束人群,错综万机,有以致雍熙之治

"老张,真迹都看过不知道多少遍了,咋连个假冒还那么歪腻"莫飞开口道。

张福军笑而不语,只沉浸在自己阅读中。

"专家,你就瞄了一眼,咋就乱说,我的宝贝是假的,这可是我家祖传的。"村民生气地对莫飞说道。

叶君忙安抚道:"先生先别激动,你知道这是什么吧?”

"赵秉忠的状元卷!”村民点头道,他又不是不识字。

状元卷即中国古代举人考取进士时,当时状元的那份考卷。

状元,是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产物,中状元是封建社会众多读书人的梦想。

中国自从开科举取士,到清王朝灭亡,这一千多年的时间仅产生过七百多名状元,有案可查者620余名,包括唐朝的贺知章、王维、柳公权,宋代的文天祥,明代的杨慎,清代的翁同穌等。

这些状元的墨宝却没能流传下来,都跟朝廷密档锁在一起,即使在当时的朝廷看来,这些也属于国家机密,是重要档案,不能随便让外人看。当一个王朝灭亡,这些东西都会被销毁,无一存留。

举个简单的例子,古代的殿试就跟如今的高考类似。考高考完后,你能把你的卷子带回去吗?答案是当然不可能,连稿纸都不让你带出考场呢。

"那你对赵秉忠的状元卷有多少了解?”叶君问道。

"据说是如今现存唯一的一份状元卷。”

张福军开口道:"提到赵秉忠的状元卷,就不得不提到魏振圣,他是青州文物管理局的专家。三国时,屯兵新野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辅佐,而魏振圣,为了说服赵秉忠的后人,把状元卷上交给国家,足足跑了二十几次。”

状元卷后来成为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个极其珍贵的宝贝,并没得到专家很好的保护,一度被偷走,下落不明。

原来文物贩子知道这份卷子的宝贵,就偷出来想卖个好价钱,市场一度叫价一个亿。想买状元卷的人很多,但敢买的人却不多。

很多文物贩子连连摆手,说:"这份状元卷值钱,但怕有命赚没命花。”

因为状元卷是无可替代的文物,国家一定会追查,他们不敢冒险。

眼前的这位村民,竟然也知道,这是大陆存世的唯一一份状元卷,多少让叶君他们有些意外。

明代状元赵秉忠的状元卷,填补了我国宫廷档案空白,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和明史的重要文献,国家一级文物。

"你既然知道它是现存唯一的一份状元卷,那就不怀疑它是假的吗?"张福军笑问道。

村民紧皱眉头:"但它确实是我祖辈传下来的,这一点,我没必要骗你们。而我知道它是现存唯一的一份状元卷,也是祖辈传下来的话。”

大家看这位村民的神态,不像是说假话,叶君都忍不住用左眼的能力瞄了一会。

"真迹现在保存在青州博物馆,你家这一件"张福军揺了摇头。

叶君补充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