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懒是第一生产力(1/2)

在新家度过的第一个夜晚,王正睡的很安心,也很舒服。

从9月11号开始,王正的人生轨迹变的截然不同。

从兜里拮据的只剩下20块钱,到现在住上了3500万的豪华别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

喝着热牛奶,吃着吐司面包,王正有些嫌弃的坐在办公桌前,打开了电脑。

得尽快找个保姆了。

虽然会做,但是懒。而且这房子也太踏马大了,打扫一次这一天就过去了。

众所周知,懒是第一生产力。

王正从脖子里摘下U盘,是时候给U盘做一个备份了。不过现在硬盘没那么大,他采购了一批硬盘,保存数据以后封存到更安全的地方。

其实最好的选择是用磁带保存,数据的安全性会更高。

不过磁带的读写需要专用的磁带机,没必要为了这不到2个T的数据单独买一个,等公司的数据中心启动以后,肯定会使用磁带去备份数据库,到时候顺手备份一下就是了。

这样一来,即使U盘出了故障,也不至于导致数据完全丢失。

他现在要先给其中一台电脑装上鸿蒙系统,开始研究这个系统的结构。

用U盘做了系统引导,选择鸿蒙系统安装包,开始为硬盘导入系统。

很快,屏幕上就出现了鸿蒙系统的启动画面,依旧很漂亮。

启动画面闪过,简洁的安装界面出现了,第一步是要选择设备类型——服务器,个人电脑,移动设备三个选项。

这里当然是选择个人电脑,服务器系统中包含了更多的管理组件,严重影响他的工作计划。

在依次设置了语言、时区、本地账户/网络账户、跳过网络连接之后,安装进度条就出现了。

因为硬盘速度受限,安装进度比较慢。

不过这也方便王正在旁边用纸笔抄写着“安装信息”,比如说系统基础框架安装成功、文件管理模块安装成功等等信息。

大约10分钟,系统终于安装完毕,随着王正键入预设的密码,锁屏界面消失,正式进入了系统。

鸿蒙系统的PC版是为了替代win系统而设计的,所以在界面上和win系统很类似,操作方式也几乎一模一样。

新安装的系统基本上没有应用程序,所以桌面上很简洁,只有简单的“计算机”、“浏览器”和“应用商店”这三个图标。

应用商店当然是不用想了,这个时候连服务器都还没有呢,当然不会有可供下载的应用。

但是毫无疑问,这个应用商店很重要。

鸿蒙系统除非是开发者模式,否则是禁止安装外部来源程序的。

也就是说,对普通用户而言,就必须得从应用商店下载程序。

这是王正非常喜欢它的原因:极其严格的程序管理机制。

不但保护了用户的电脑和个人隐私,同时也保护了开发者的利益。

鸿蒙系统的应用商店软件是可以由开发者自定义价格的。

和蘋果一样,一些大的软件公司可以倚靠软件免费,内容收费来实现盈利,而且鸿蒙还不需要交高额的“平台税”。

独立开发者或者小公司,也可以用软件收费来提供优秀的服务,平台分成很低,足以保障开发者的收入。

蘋果公司做的App Store确实是个非常优秀的产品,它的意义在于,规范了自家平台上的规则,平衡了开发者、用户和平台等各方的利益。

为什么蘋果未来能走到市值接近万亿?因为他们必须保持竞争力去维护这种规则,企业有了竞争力,就会更加受投资者追捧。

在win系统上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想要改变软件生态环境完全做不到,包括win11那个破夹心饼干也做不到,所以win应用商店就是个死局。

谷戈的anOS属于开源系统,更是不现实。

鸿蒙系统可以做到,它采用的内核安全机制非常优秀,从根儿上就避免了root或者越狱的可能性。

当然,开发者版本是可以安装外部程序的,但是开发者认证是非常严格的,有一套独立的审核机制。为了免费使用收费软件而申请开发者,惩罚机制且不论,代价也很高。

王正肯定不是开发者,但是不妨碍他未来的公司有开发者,所以就拿到了这个开发者版本。

而且他还有一个服务器版本的授权。

当时公司买来做测试用,由他部署,所以这个授权文件就被他一起存U盘里了。

服务器版本没有开发者模式,需要单独购买授权,否则没有授权文件根本进不去系统。

价格也不贵,当时卖的是每套1999,可比微軟良心多了。

微軟的2022版本服务器系统标准版就卖到899美元了,数据中心版本更离谱,6999美元。

顺利进入系统,左下角的通知栏提示现在是在开发者模式。

接下来,王正就开始研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