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转进如风 第四章(上)(3/4)
器上输入射击诸元。
据守南浦的神朝代理营长曹鹏宇并不好惹,他在“拔松之战”中与部队失散,阴差阳错下进入方归仁的控制区。军队的严重减员让曹鹏宇飞速晋升。
宣威桥对岸的神朝官兵看到火热的弹体将黑夜照亮成白昼,遭受打击的居民楼宛如被烤焦的糕点,每次颤动都会抖落些粉末。公寓楼坍塌后留下的废墟里还有木制家具在燃烧,路边的行道树被烤焦了。
部属两门新式“仙岩山”大炮的高地上,炮兵输入最后一串参数后逃离炮管右侧的操作台,他先前看着一发发炮弹伴随震耳欲聋的响声划出抛物线射向敌阵倍感振奋,现在却只剩下让四肢失去控制的恐慌。
炮群南面是块陡坡,一群慌乱戴上头盔的步兵连忙各自分散,他们知道跑不赢火箭弹,但是跳进散兵坑确实能躲过一劫。在场武将勉强保持镇定,他们招呼弹药车的司机赶快开远些。
大部分火箭都在天空中到达最高点,推进装置喷出的尾焰倒映在漆黑的河面上。分散成子母弹的火箭将几千枚炸弹投向神朝守军。炮群里的弹药车和牵引火炮发生连锁爆炸,阵地上空飞散的火星宛如过年燃放的烟火,一些建筑物就像受到挤压的内酯豆腐垮塌了。
阵地前硕大的林登万宣传画连同铁架底座倒向地面,一群丢盔弃甲的士兵移开路障爬上几辆民用的小排量汽车,绕开水泥墩和沙袋逃往归门。
通往山空市区的水泥桥梁表面也留下大大小小上百个弹坑,从旁驶过的运兵车驾驶员能通过车灯看到水泥板下扭曲的钢筋,驾车需要慎之又慎。
林登万的士兵每天都用水泥修补缺口,沙袋被加固在桥墩四周。桥梁中段有座桥墩被炸塌一角,桥板以斜面向内塌陷,这种情况不容易修复,高梓驻军等于失去了撤退通道。
根据前几天的战报,隆古曼试图打击退入万山的涂峰兵团,所以高梓驻军都松了口气,认为方归仁还能苟延残喘一段时间,现在才知道是欺敌战术。
两个赶来支援的神朝装甲连在田野正中的公路上遭受打击,悬着降落伞的细小炸弹自动寻找目标爆炸,绽放几十朵火花的田野千疮百孔,干燥的枯草成片燃起。
宣威桥被毁的消息通过电台传到高梓,此时曹鹏宇正在动员麾下将士。面对围在身旁,灰头土脸的士兵,曹鹏宇用双手捂住眼睛说道:“方归仁没有在高梓渡口认真设防,一杯茶不到,几个据点就丢了。实在不行,大家就放弃阵地向东撤退,我们到坐标‘二二五幺’,我准备了条后路。”
“都听好了,我们的装甲部队在质量与数量上都有很大劣势,好在无后座力炮与反坦克导弹有不少,所以务必善加利用安装反坦克导弹的步兵战车。正面对敌是死路一条,大家先据守高地反斜面。反坦克导弹要尽量稀释密度,避免被开战后的烟雾遮挡视线。”
士官出身的曹鹏宇久经战阵,他比空降的关系户更令人安心,几道简洁的命令就稳住了动摇的军心。
曹鹏宇故意隐瞒部分消息,周围几个定居点的神朝驻军悄悄和联军进行谈判,他们愿意主动丢弃装备和车辆撤离,但是对方要推迟进攻时间。
仅仅过去四十分钟,北浦村东侧的高地上就被接连升起的照明弹照亮。一列排成战斗队形的蛤军坦克缓缓驶近,第一辆车的炮管对着正前方,后面几辆全部朝向不同方向。
曹鹏宇通过望远镜观察蛤军装甲车辆间距,他对藏匿在山坡反斜面的战友说道:“对面都是乌合之众,这是仪仗兵的行进方式。”
机械刻板的蛤军士兵打开坦克炮塔上的烟雾发射器,路灯断电的公路变得更加伸手不见五指。
此时神朝步兵战车纷纷越过山脊,车顶挂架上的两枚反坦克导弹寻找目标。这批蛤军“面条式”是改进后的1型号,一百二十毫米火炮取代原先的“牙签炮”,升级后的发动机散发更多热量,更容易被红外设备观察,四面八方“嗖”一声射出的导弹命中“面条式”队列。
最前方那辆“面条式”右前方履带吃了一发导弹,爆炸的反应装甲令金属挡板偏离原先位置,变形的负重轮停止转动。“面条式”开始冒烟,几个棕人士兵从翻盖里逃出,十秒钟以后,坦克发生弹舱殉爆。气浪掀翻路边的电线杆、界碑以及分散成纵队的蛤军步兵。
打完反坦克导弹的步兵战车没有停下,机炮对准公路上行进的步兵班组猛烈射击。一辆步兵战车径直冲上公路,用还算坚固的正面装甲顶住机枪射击,搅乱蛤军步兵的队列。
撞开同伴残骸的几辆蛤军坦克试图冲上高地,炮塔四处旋转寻找目标,同轴机枪在夜间迸发闪光。冒险突入敌阵的“博济一型”步兵战车被一发穿甲弹击中,化为扭曲的废铁。
曹鹏宇手里还有几辆“江帝二型”坦克以及“老近卫军”撤退时丢弃的“捧日号”。神朝装甲兵同时冲过反斜面,近距离交战能抵消防护的差距。
驾驶“捧日式”还算是件舒服的差事,坦克内部环境赏心悦目,至少周围有层灰白色的油漆,不是漆黑的铁板和斑驳的锈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