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现场直播 第三章(1/5)

《烽火直播间》是档热度不低的国际时事访谈节目,即使受邀嘉宾认知水平很低,闹出诸多笑话,兽人们还是很喜欢收看。

“唯一帝皇”不想让节目里口无遮拦的主持人嚼舌根,帝国境内接收不到信号,朝廷里的要人会借助卫星设备准时收看,他们多少想了解前线的真实战况。

最新一期录像带被送到熊达威的私人影院,国公倒也看得津津有味,他乐于目睹陈成大与李崇福左支右绌。

前些日子还有记者深入战壕实时采访的镜头,无奈双方的炮火过于猛烈,录制的视频多半就是摄像机镜头一阵摇晃,记者发出惨叫。

一幅帝国舆图映入眼帘,六七种颜色标注着不同区域,熊达威对此嗤之以鼻,节目组故意夸大几个草寇的实控地盘。有些箭头在东荒省闪动,这和刘帝二十五年贼军发起的春季攻势有关。

荧幕下方红色条带里的兽人文字已经翻译完毕,达远郊区的农村映入眼帘,随着镜头移动,一群覆盖着灰色瓦片的平房映入眼帘,每间屋顶还有原始的烟囱。

刘帝登基之初宣布要向贫困宣战,这项任务任重道远。村庄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堵贴上瓷砖的宣传墙,上面是神采飞扬的江帝父子,他们被质朴的老乡围绕,看上去全无架子。

围绕房屋的低矮石墙用不规则的圆石堆砌,农舍木门上张贴着褪色的门神,倚在墙边的竹竿晒着不多的玉米和辣椒,每间房子还有一圈竹篱,篱笆里的作物枯死了。三分之一的房屋遭到损坏,有些只剩下焦黑的地基。

画面又转到村庄周围的荒野,这里两军对峙的前线,看上去就像月球表面一般,弹坑多到难以计数。山岭上的植被很少,煤气短缺令人们只能伐木烧灶头,葱郁的山林随之消失。

习惯每日迎接炮击的将士将散兵坑从点到线逐步扩大,最后挖掘出蜘蛛网般的战壕,现在能置身其间毫不慌乱的煮咖啡和睡觉。

经历炮击的林地里能看到树干折断后露出的洁白剖面,好像有人拿着斧头在里面胡乱劈砍了几个月。

厢式采访车停在村庄西侧一处新搭建的难民营,几十顶脏乱的绿色帐篷间人来人往。

旁白简单介绍着今天的特邀嘉宾,屏幕左侧跳出谢天宇上过通缉令的照片,今天他要唱主角。

披挂装具的谢天宇坐在残破的矮墙上,他身后有几个洋溢着笑容的“千人军”将士。天寒地冻,裹得严严实实的兽人主持人上前探出话筒问道:“很高兴谢先生接受采访,据说您在和朝廷军队的战斗中屡立奇功。”

谢天宇挥手说道:“可别这么说,我们有时候会播放几段录像带,好像轻松击毙一批官军。大家拍个合影,比划胜利的手势,打仗就像玩一样。实际上的战斗却很艰难,甲胄被泥水打湿,紧紧黏在身上。行军让人精疲力尽,生病掉队,只看到一方面可不对。战斗伤亡很大,过来统计死亡人数的官僚却提醒我们往低报,好让宣传用的新闻稿好看些,也许还能少发抚恤金。”

画面转向荒芜的玉米田,战乱令帝国百姓再次吃不上大米,玉米饼和玉米粥成为食品短缺时期的应对之策。兽人旁白叽里咕噜念叨了一阵,估计是在抹黑“唯一帝皇”。

谢天宇随后指着农田说道:“几个月前,这里能收不少玉米。江先主的艰困时期,朝廷派遣民兵看守农田,不让饥饿百姓抢夺,同时严禁逃荒,我希望这一幕不要再次上演。”

记者跟着谢天宇经过难民营的集市,衣服上泛着一层油渍的难民支了个摊子蹲坐路边,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出售二手电子产品、香烟、水产和蔬菜。半大的孩子在人群间跑得飞快,有时顺手牵羊拿些蔬菜。摊主上前追赶的时候,他们会将赃物丢给年纪更小的同伴,因为小孩子不容易被打,自己则吸引主人的注意力向前奔跑。

运输方便面和矿泉水的卡车一靠近营区,人群就像洪水般涌过去,导致将士不得不鸣枪示警,提醒人们好好排队。

难民营里有几株了无生气的老树,所剩无几的红叶在风中散落,周围全是泥浆上的帐篷外架着煤饼炉,银灰色的高压锅安全阀旋转着发出“呜呜”声,热气缓缓冒出。关着几只肥鸡的竹笼旁边有个蒸馒头的不锈钢蒸笼,一阵香气向外溢散。

谢天宇向坐在板凳上拔鸡毛的同伴挥手,他转身向记者说道:“我们安排了足够多的志愿者,确保难民能吃几顿好的。”

为避免引起观众不适,采访组剪掉了同时拍摄的录像,几十米外就有一处空地在燃烧尸体,病故的难民和阵亡将士被堆成小山,“千人军”成员将需要焚化的死尸缓缓拖行,二人一组将冻僵的死人向前抛出,几个战死沙场的士兵连眼珠子都被打出来了。

大胆的难民还在尸山前搓动双手烤火,他们交流着从网络上得来的消息,讨论什么地方的米价更便宜,给人荒诞的感受。

言归正传,记者继续问道:“谢先生,请问您如何看待这场血腥的春季攻势?”

“这完全就是小孩子过家家,如果交战双方能稍微有些头脑,我们就不至于打成拉锯战。我提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