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大牌记者(2/3)

没问题,更努力的读书考医学院,毕业后去大学附近的小诊所工作专门做无痛人流,别说九子阴魔剑了,你就是想炼制百子阴魔剑都没问题。

还好李耒不是圣母,他对这些动物的遭遇无动于衷,在他看来,人类能吃上更好更充足的食物才是最重要的,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得把技术水平提上来。

现如今养殖场、饲料厂和化肥厂都已经上了正轨,不用他天天盯着了,于是李耒就把主要精力放到了育种基地上。

blur技术毕竟是一项新技术,他必须手把手带何占海一阵儿,等他上手了才能放心。

在育种基地闷头干了一个多月,就连房子开工也只是当天去了下,剩下的时间几乎全都花在了这里,总算是让团队熟悉了新技术的运用,育种效率大大提高。

这下可以回去给养殖场和饲料厂教库存软件和客户调查分析软件的使用和运用了,现如今会用电脑的同样是稀缺人才。

雷毅、李青他们对计算机同样充满好奇,李耒也乐于培养他们的兴趣,除了自己教授之外,还从中州请了大学老师来帮他们上课。

短时间内,那些大学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人才是不会来自己这儿的,想要早日提高数字化技术在自家企业的应用,那就只能自己培养了。

这天中州来的老师上完课,李耒亲自开车送他回去,顺道去于静姝父母家看了看,回来的时候又去邢书望家坐了坐,邢书望现在已经扶正成了河阳政府的一把手,正是意气风发、准备大展手脚的时候。

他的上位对李耒也是大有好处,可以更加放心的扩大生产规模了,李耒这次就跟他商量了今年年内,饲料厂、养殖场生产能力再翻一倍的计划,顺便还商量了承包屠宰场的事情。

今年养殖场肯定能出一批肉猪,要是能拿下屠宰场,这就等于打通了上下游,实现了养殖、屠宰、销售一条龙,这是多少养殖企业求都求不来的好事。

等回到家里,却发现早就有人等着了,一位看起来三十左右、目光炯炯有点小帅气的男子,正和李启云说着教育方面的事情。

见他回来,李启云连忙介绍,“李耒,来,给你介绍下,这位是新华社的记者,叫王志纲,是专门过来采访你的!”

“哦,王记者,你好你好!”咦,这位到底是同名同姓,还就是哪个人?李耒只听过王志纲的名字,倒是不清楚他的长相。

“李......我到底叫您李厂长好呢,还是李老板?”王志纲起身和李耒握手,顺便还开了个小玩笑。

“叫啥都行!坐下说。”李耒招呼着王志纲坐下,同时有些好奇,新华社那可是太牛逼了,他到底因为啥才过来采访自己呢?

不等李耒发问,王志纲就主动解释了,“那还是叫你李老板啊,是这么个情况,我是贵州人,在兰州大学读的书,毕业后分配到甘肃社科院,在社科院工作了几年后,新华社nmg分社的社长看了我的文章,就想把我调过去!”

“我犹豫了一阵儿答应了,这次去南边出差,处理好回单位的路上,在中州等换车的听人说起了你的事儿,我就来了兴趣,就赶紧退了火车票,去中原分社了解了下你的信息,越了解我兴趣越浓!所以就过来了,想和你聊一聊,反正也没规定我们内蒙的记者就只能采访内蒙的事儿是吧?”

新华社三个字实在是太硬了,李耒根本不好拒绝,而且他对王志纲这个人也挺有兴趣,便爽快地答应下来,“不知道王记者你想了解什么?我肯定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其实不管在甘肃、内蒙,还是我去过的沿海城市,现在下海做生意的人是越来越多,但是就我接触的那些,大多都是一些文化水平不高,工作也没着落实在是找不到出路才下海的,你一个大学生,为什么选择这条路?”

“原本我也没打算下海,就是在单位工作的时候遇到了一些事情,被停薪留职了!”李耒把《母猪的产后护理》引发的事情讲了一遍。

“然后我就去了广东,一来是打算避避风头,二来么也想开开眼界,结果到了特区之后,机缘巧合便认识了正大康地公司的谢立人先生,发了一笔小财。”

“有了创业的资本,又见识了先进的农业企业是什么样的,于是便萌生了回家创业的想法!”

王志纲一边在本子上飞快地记录着,一边时不时询问各种细节,听完李耒创业前的经历后,他细细琢磨一番,觉得李耒说的还算比较靠谱,经得起推敲,不像之前采访过的那些私人老板,对起步阶段的某些事情都讳莫如深。

“自从改革开放开始之后,就有一些被排斥在主流社会边缘的知识分子选择下海,但是他们大多都没赚到什么钱,你觉得他们的失败在哪里?你的成功又是因为什么?”王志纲又提了一个新问题。

“你说的这种人我也接触过一些,我觉得他们的失败在于没有把握住自己的优势;他们的优势是什么?知识!但是他们下海后选择的生意是什么?大多还是摆摊做小生意,或者倒卖倒买!”

“这两种商业模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