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我想静静(2/3)



丞相开口,许多文官体系中的人,自当大力支持。

反正是一名武将,不会威胁到整体文官集团的利益,而且还能跟丞相保持一种友好的态度,这种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赵长青就恶心了。

他妈的。

向我点头之后,转身就向父皇禀告要大赏陈庆之。

这特么什么意思?

摆明了和我作对啊!

陈庆之封赏越高,从某种意义上便证明自己的决策就越失误。

真是气煞本殿下!

大魏皇帝在李子渊语落后开口道:“丞相所言有礼,陈爱卿,说说看,你想要什么奖赏?”

在有心人眼中,这是皇帝放出的一个讯号,他要开始重用武将,用来牵制文官集团的势力。

对于执政者而言,古往今来都是皇权与相权争执,无论今古,政治这东西,从没有一家独大的说法,任何称得上‘信仰’的存在,他也有敌人。

陈庆之半跪在地,回声道:“启禀陛下,此战之胜,皆因新军两千袍泽之功,庆之万万不敢将此战役之胜据为己有。

更何况,若无大皇子殿下点拨,庆之也无法率领新军将士将敌军粮草辎重等损坏。所以如果陛下一定要赏的话,就请赏新军袍泽兄弟以及大皇子殿下吧!”

不得不说,陈庆之玩的这手极妙,如今新军刚建,打出名气才最重要,而让皇帝陛下赏赐新军将士,也是为了在未来能更好的招揽精英士卒。

而且,也给自己按上了一顶不居功自傲的帽子,最关键的地方便是在于,让大皇子再一次有了封赏的机会。

陈庆之给自己的定位一直是大皇子的人,若是自己表现的太耀眼,甚至掩盖了大皇子的风采,总归是不好的。

更何况,此战之胜,在他心里,确实是和大皇子有关系。

满朝文武再度露出诧异的表情。

此战之胜,又和大皇子有关?

这大皇子,就这么会打仗的么?

早知道当初朝廷就不让孟浩然那个老匹夫去挂帅了,败了不说,北方重镇,几乎都已经沦陷,大魏可谓损失惨重啊!

而南方若不是富庶之地极多,怕也无法在极短时间内,招募好大军北上勤王。

陈庆之说出的这番话,好像在大魏皇帝的意料之内,因为他并没有露出多么惊讶的表情,一直是十分淡定,不过,赵长青在听到陈庆之的言论之后,却显得异常震惊。

什么情况?

你打了胜仗和我有什么关系?

你别血口喷人!你打胜仗和我有毛线关系?

他是在很郁闷,站着不动也中枪?

我什么时候点拨你了?

我特么会点拨你打胜仗?把老子昏庸值打没了?

“启禀父皇,陈庆之所言,实属谎谬!此战之胜,皆属陈将军侥幸获胜,与儿臣有何干系?望父皇明鉴!”

赵长青想了想,心里想骂娘,你特么打了胜仗就怪老子?

这算什么逻辑?

还有逻辑可言吗?

人家穿越,得金手指同等于得天下,怎么我穿越,活着咋就这么难呢?

本殿下说你侥幸获胜,你应该会生气吧?生气就好,生气了今后离我远点儿,别把有的没的,全赖我身上!

大魏皇帝听到赵长青的话后愣了,这是什么操作?不要奖赏?多好的一个机会啊,咋就不懂的把握呢?

陈庆之也不解是何意。

满朝文武也是一脸懵逼,有了奖赏还不要?

这是什么意思?

首先排除大皇子头脑发热突然傻了。

因为近观大皇子的所作所为,每一步棋都下的是极妙,每一句话背后都有其深意,不可能是没来由如此,一定得好好琢磨。

渐渐的…

众人突然反应过来。

卧槽!

不愧是大皇子,这步棋下的好啊!

陈庆之作为一名冉冉升起的将星,前途定然一片光明,而且据说昨夜大魏皇帝特意将其留在皇宫歇息。

这说明什么?说明皇帝陛下要刻意拉拢陈庆之。

而大皇子这个做法,无异于是给自己、也是给陈庆之,互相吃了一颗定心丸,让皇帝乃至所有人都明白,他俩永远是一伙的。

这样一来,就打消了彼此间所有顾虑,陈庆之此人必然感恩戴德!

而且,大皇子不愿受封赏的原因应该是怕皇帝猜疑吧?毕竟,古往今来的帝王,可是最忌讳皇亲国戚明目张胆的勾结朝中大臣。

而且那句侥幸获胜,是什么意思?

那意思就在简单不过了!

无非就是提醒陈庆之不要居功自傲以及打消陛下担心臣子功高盖主的嫌疑。

一石三鸟啊!这句话堪称天衣无缝,看来大皇子殿下不仅光适合打仗,而且还更加适合做一名‘政治家’啊!

这些文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