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人赃并获,小贼挨打(4/5)

红的西红柿,他就想着留下做种子。为了防止他们偷,还专门用草叶围着,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那里有个大西红柿。

而且,父亲担心被偷,墙头还放个梯子,不时上去观察观察,可就这个样子,某次赵鹏回家路上发现这个小畜生和他姐姐一人一半西红柿吃得正欢。跑回去一看,果然种子被偷,留下两对小脚印。

前世赵鹏就想抽这个家伙,但奈何性格怯懦,也就是想想。一直没有付诸实践,这回可被他逮个正着。

不抽他,天理难容。

“哭什么哭,赶紧说,不说我还抽你!”

“我说我说,鹏爷爷,你不要揍我。”

曹家的辈分和人品一样低,这孩子要管赵鹏叫爷爷。

但实际上,据母亲说,正儿八经算的话,应该叫太爷爷才对。

“不揍你也行,你老实交代!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知道不,你要不老实说,就把你送公安局去。”

“我不敢说,说了我哥会打我!”

“你哪个哥会打你?”

“我大哥。”

“你来我们家准备偷什么?”

“好像是几张纸。具体我也不懂,反正上面有‘合’和‘同’两个字。”

赵鹏将曹洪放开。

果然是为了合同的事,偷盗的主谋是曹家的老大曹爽。

这个曹爽是曹家偷盗技术集大成者,前些年因为偷百货大楼,被人当场抓住。恰好遇见严打,被关了几年,才放出来不久。

赵鹏没想到那些人真的会来偷合同。

不过想想也能理解,这个时代很多人法律意识还很淡薄,尤其是家乡的人根本没有合同的概念,很多都是口头承诺,最多随意写个纸条。

想到要偷合同,肯定不是一般人的主意。

曹家兄弟只是土包子,压根想不到这种事情,他们定是受人指使。

赵鹏将曹洪先关到房间,跑到自己房间,从一本挂历背后将合同找出来,叠好贴身装好。

这个年代,很多事情能黑红颠倒,他不得不多点心眼。

打人都能诬陷,何况承包地这种简单的事情。

要是没有合同,他根本没办法说清楚荒地具体的承包模式。

他现在是50元一亩,承包10年,如果有人要求转让,就必须按照合同的违约给他赔偿。

不管是村委主持还是别人直接来找他。

但若是没有证据,村里可以找一万个理由让他立刻让出土地,能不能赔偿是另外一回事。

藏好合同后,他揪着曹洪的后脖,将他带往曹家。

曹家是赵鹏家西边,三家人都还住在地坑院里没有搬上来。

地坑院是陇东乃至陕北部分地方特有的民宿模式。

具体形状是将平地向下挖长宽各四五十米,深度十米左右的深坑。

四方四正。

在东边留一个长坡,可以从下面走上平地。

地坑院的中间会挖一个很大的坑,称为渗坑,天下大雨的时候可以暂时储水,并且渗水。

然后,一个大家族每家在下面挖个窑洞,住在里面。

还会挖一些关牲口,兔子或者鸡,以及存储柴火的小窑洞。

最多可以挖十几个窑洞。

窑洞会留个烟囱到平地上,烟囱效应不影响在下面烧火。

在下面的烟道上按一个插板,烧火的时候插板拔开,烟可以上去。

不烧火就将插板插进去烟道,可以保温。

这种窑洞真正能做到冬暖夏凉。

冬天即使外面下着鹅毛大雪,但在窑洞里,只要炕烧热,就丝毫感受不到冷,甚至还热得冒汗。

夏季外面太阳很晒,但在窑洞里睡觉还要盖被子,要不就会着凉。

早些年,即使儿子们分家后,也就是分在各自的窑洞里,后来窑洞的住宿模式渐渐被打破,又经92年陇东发大水,淹死了一些人。

逐渐地,人们就开始舍弃这种最传统的住宿模式,开始在平地上建院子居住。

赵正直家原本也是住窑洞,1980年结婚后,被分家赶出了窑洞。

当时就分了一个铁锅给他。

这是前事,不多赘述。

曹家的人也是住地炕院,不同的是,他们到了98年,还没有搬上来。

主要还是因为家里太穷。

曹爽娶了个媳妇,脑子有点不灵便,一顿大白馒头能吃四五个,但啥事都不管。

生了一儿一女,也是两个小小贼。

但村里人都穷,靠小偷小摸毕竟难以发家,眼看着别人日子都逐渐红火起来,他们就显得越来越差。

前世,他们一直到2010年,曹爽的瞎眼父亲不慎一脚从地坑院边上踩空,掉下去一命呜呼,没办法才在平地上建了三间房子。

赵鹏揪着曹洪的脖子,下了巷道,敲响大门。

曹爽打开门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