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摸底黄桥制衣厂(3/4)
这种麻烦的事情,万一章晓秋因为他帮助过她,对她有恩,对他产生感情,那就是件悲剧。
两个人关系尴尬起来,还怎么长期合作。
那他对她的布局就全部化为泡影。
赵鹏和武清一起去移动营业厅办了入网业务,又花费18000元。
他和胡丽的,还有父亲赵正直的也一起办理完毕。
这个年代,入网是真的贵。
不像后期,入网越来越便宜,最后直接免费入网。
章晓秋的手机没有入网,赵鹏安排武清待章晓秋身体恢复后,和她亲自来办理。
然后,两个人找了个饭店吃中午饭。
饭间,赵鹏询问武清几件事最近的发展情况。
武清说营业执照估计下午可以拿到,办公室也组好了,一会可以去看看,另外关于黄桥制衣厂的情况,也摸了个七八成。
赵鹏对新办公室没有兴趣,他压根没打算使用租来的办公室。
他从头到尾,就预备收购黄桥制衣厂后,改建或者重新修建办公区域,直接在厂区内办公。
租办公室,只是因为注册公司需要罢了。
他最关心的还是黄桥制衣厂的现状,这才关系到他的大局。
这时,两人已经吃完,武清让服务员收掉碗筷,上了一壶茶。
他给赵鹏和自己各倒了杯茶,开始缓缓讲述黄桥制衣厂的现状。
“赵总,通过我详细调查,这家制衣厂的情况,比想象中的还要严重一些,我能不能先问您一声,您确定要收购这家厂子嘛?”
赵鹏笑笑:“非收购不可。”
武清深吸口,点点头。
“既然赵总您心意已决,那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制衣厂目前存在的问题,我说详细点,您先听听,随后我再整理成资料打印给您。”
“很好。”
赵鹏对武清的做事态度很满意。
执行力强,细致入微,这种人才是真正能管理好企业的人。
他赵鹏唯一擅长于武清的,只是有更先进的思维以及接触过更成熟的企业管理模式。
两个人通力合作,才能走得更远。
武清说了很久,中间还喝了几次茶。
赵鹏一路听下来,大致把问题归结于4个大的方面。
其一、银行和供应商债务。
这是最麻烦的事情。
武清也不知道用什么手段,调查的很清楚。
黄桥制衣厂目前欠银行的贷款包括利息共有18万,基本无力偿还,银行最近已经考虑申请封存固定资产,准备强行折现。
这种具体的流程赵鹏不是很清楚,大致的意思就像后世那种法拍的东西。
如果你断供太久,就会被强制执行。
除了银行欠款,制衣厂还外欠各种供应商的款项达20万之多。
包括布料,小五金,辅材等等,几乎是能欠都欠。
欠供应商货款这种事情是服装加工企业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对于具有一定规模且合作长久的加工企业,供货商一般都给个宽松的付款周期。
这是因为服装加工是来料加工,即,供应商的物资到加工企业,加工企业需要先生产为衣服,然后还要卖出去,这才能回笼资金。
基本都是先付部分货款。
如果非要让加工企业付款到货,也不是不行,但生意相当难做。
实体产业就是这样,越是上游阶段,需要的资金越少,承担的回款风险也相对小,所以大多会适当让步。
否则下游的制造业及销售业就很难过。
物竞天择,下游产业就会选择相对压力较小的供应商。
不过,万事都没有绝对。
如果上游的企业是个大企业,名牌企业,或者掌握着某种资源的独一份市场,那他们就比较硬气。
反正货物供不应求,你不要,有的人要。
归根结底,生意场就是这样,一切商务关系,都是以利益为首要出发点。
谁的拳头越大,占据的市场份额重,就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黄桥制衣厂原本还算是个不错的企业,起码在庆城范围内,是数一数二的明星企业,每年销售金额也有个四五百万。
一些小的供货商,例如拉链啊,纽扣啊,针线、唛头、印染等等这些小企业,自然不能得罪他们,欠款是正常不过的事情。
赵鹏原本没想到这个欠款有这么多,他先前判断以黄桥制衣厂每月销售三四十万的销售金额,货款大概需要占到其中三分之一,也就是10万左右。即使全部欠款,也就10万左右。
没理由,上个月没结款,别人还会继续提供货物。
但现在看样子,可能是情况是,黄桥制衣厂对这些供货商说如果不继续赊欠,那厂子就开不下去,以前的货款就更拿不到。
供货商无奈妥协,最后妥协出这个大窟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