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四:父与子(新书已发布外)(3/3)

要凌晨天不亮就骑着车子去几十里外的邻县或者邻乡去收鸡蛋,天黑之前要赶回来,然后第二天又去其他贩卖。

每天都要用残病的身躯载着几百斤重的东西,奔赴上百里路。

往往晚上回来,他的腿会僵到伸展不开,需要妻子帮他揉很久,才能勉强活动。

有时候半夜他还没回来,等回来后会发现他原来是掉入马路旁边的沟壕里,鸡蛋摔得全是碎末,人也伤痕累累。

无尽的辛苦,看不到头的艰难,让他的脾气变得特别暴躁。

有时候他推着摔得破破烂烂的自行车,一身的鸡蛋味,回到家后,会突然爆炸。

正在修的自行车会被他一脚踢在边上。

然后自己蹲到一边去抽烟。

可抽了又抽,最后又再次将车子扶起来,继续修补。

因为第二天还要继续踩着他,继续新一天的努力奋斗。

赵正直做了十年的鸡蛋生意,三个孩子逐渐都上了大学,他一直到停止做鸡蛋生意,也没有买得起心心念念的三轮车,却在几年后,孩子们都已经工作,自己也退休每个月领取大几千的退休金时,终于忍不住心底的念想,买了一个小点的三轮车回来。

不是为了拉货,而是每逢赶集,载着妻子一起去赶集。

赵正直在年轻的时候,总是给孩子,给妻子,给所有认识的人抱怨他养孩子是亏,让孩子上学是亏,什么都是亏。

但他一直坚持做着个亏本生意,直到所有的投资开始能有回报。

可他当孩子们要给他钱,给他买东西,接他到大城市生活时,他却没有任何兴趣,只是告诉孩子们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

他会经常问孩子们要不要钱用,他退休金攒了一些,家里也没什么额外支出。

他开始操心孙子的学习,操心孩子们的工作。

每次孩子们打电话回去,他都扭扭捏捏,不愿意和孩子们说话,可一旦被妻子拉过来,又说个不停。

很多事情都关心,往往能聊几个小时。

赵正直并不是个合格的生意人,他一生没有做成任何像样的生意。

单以回报来说,如果教育孩子,让孩子读书也算是一种投资,那他并没有自己享受这种投资的回报,而是近乎是做慈善一般选择放弃。

而他以前尝试的那些小生意,也不是为了能真正大富大贵,而仅仅只是为了满足最基础的生活需求。

让生活像一条蜿蜒的路,虽然坑坑洼洼,却还能坚持走下去。

就像现在退休的他,也只是满足了自己基本的需求外,依然希望把自己为数不多拥有的东西投资出去。

不计较收获,不谈盈亏。

这种东西呢,在赵正直眼中,或许是一种叫责任的东西。

而在赵正直的孩子们眼中,这种东西有另外一个名字。

父爱。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