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发令引起的思考(2/2)

道选择题了。李元昊实际上十分清楚,无论自己选择哪一项,都不是自己心仪的选项。李元昊既不想像祖先魏孝文帝那样被汉族的文化大熔炉搞成汉族人,又不想也同样不甘心自己的后代从哪来到哪里去,再次回归地斤泽(西夏龙兴之地,以后的文章中还会讲)那个破地方去喝西北风。于是乎,李元昊创造性的为这个题目增添了一个选项c选项,脱胎于a、b两个选项,融合了两个选项的优点,既汉化,又不汉化,在有些地方汉化,有些地方不汉化,简而言之,两个字————互化。

可能有些读者朋友们不太懂,我具体解释一下,所谓互化,可以简单理解为互相学习,就是党项族人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原文化,但是,与此同时,也不会坚决抵制汉族文化的影响,李元昊比很多现代人更早的意识到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然,在一些方面的汉化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要在被汉化之前,先要在服装发式等很多方面把汉族人党项化(蕃化)。再换句话说,党项人可以学习汉族制度中许多先进的东西,但是,在外貌服饰上面,汉族人必须跟党项人一模一样。

朝中,党项人很支持大老板李元昊的这一项新政策,少数汉族人比如说张元也是不遗余力的去宣传,李元昊自我感觉良好,但是,这也仅仅是自我感觉而已。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