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何时可归(2/3)

ems;这是一条由鲜卑南下战利品组成的长蛇阵,很多苍鹰在上方的天空盘旋着鸣叫着,好像在检阅着他们,又好像在做餐前活动一样.

上千数的车走在前面,马拉着的、少数牛拉的、当然最多的还是汉人推拉的,中间便是妇人,也是有几千数,虽然穿着各式的衣物,但都一样的破破烂烂,有的根本就是衣不蔽体,而且比起其他人群来说似乎更脏乱一些.

然后就是成群的小孩,男女都有,比后世一米二的免票线要矮一些但是高矮相差不大很整齐,大概一米左右和汉朝制式大车轮子的高度差不多,因为再高的都被杀了,再矮的要么年龄小些要么身体弱些,这一路走来多数也是没能挺住.

走在阵列尾部的便是刘备所在的匠人群体了,鲜卑人出发前将所有的俘虏集中起来做了一次筛选,年轻的妇人、矮于车轮的小孩自然先绑着出发了,随后便有鲜卑人操着蹩脚的汉语喊道:“会手艺的工匠站出来,免死!”

自然有许多企图蒙混过关的,但是都没有得偿所愿,筛选方式很简单,现场才艺展示,没有材料工具?鲜卑人留了几车的原料物资在旁边。没有合适的材料工具?那叫什么才艺,去死吧!除了铁匠、木匠之外,其余的管你什么匠都是可有可无的.

刘备是被逼的,毫无疑问,这里的所有汉人都是被逼的,可是在前面血淋淋的示范下,他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蒙混了过去

当然,不是刘备的运气好,而是因为他家穷,幼时为了生活他母亲教会了他一些篾匠技能,虽然多年没用了,可是当时求生的欲望支撑下,他迅速的在物资车中找到干燥的麻草,找了个人群的角落,强压下心中的恐惧编了起来,当他将那个自己花了十二分.不,二十分小心完成的草鞋递给鲜卑小头人以后,竟然看到了一张略有些戏谑的笑脸,然后那头人便用马鞭指着一旁绑着绳索的队伍示意通过

刘备已经不记得后来的情形了,反正他和其他人一样都只有一件事,走啊走,走啊走

记忆深刻的还有那马鞭打在身上后火辣辣的痛感,走慢了要挨鞭子,摔倒了要挨鞭子,东张西望、交头接耳都要挨鞭子,规规矩矩老老实实依然还会挨鞭子,当然次数少一些.

有时候刘备脑中还是会浮现出门游历前母亲叮嘱的面容,随后也就会浮现自己在村里老槐树下跟小伙伴吹嘘要去见识见识万里草原、见识见识胡人边塞、见识见识大将军的足迹.

每每想到这些刘备就剩下无尽的悔恨,为什么要来增长什么见识,为什么要往并北走,说好的找卢子干求学的,为什么没去?这往北走了十来日,天气越来越冷,还能活着吗?还能回家吗?还能还能完成梦想吗?

~~~~~~~~~~~~~~~~~~~~~~~~~~~~~~~~~~~~~~~~~~~

兖州济阴郡成武县太平道营地,杨奉穿着一身道袍一路微笑着和所有遇到的人打着招呼,迎着众人迷茫的、火热的、崇拜的眼神或是点头致意,或是寒暄两句,或是说一句黄天当立,这一切他已熟悉至极从容至极。

可是回到帐篷中坐到胡凳上,卸下伪装后的杨奉一脸阴冷,这样其实才是他最舒服的状态.

亲卫三郎提着装满水的铜釜进帐,准备给杨奉煮茶汤,看到杨奉的神情知道他在思索事情,便要退出帐外。

“三郎,小五可有消息了?”杨奉眼神直直的盯着他问道。

“禀渠.渠帅,这个,还没有,小人这就再去打探”三郎俯身回了一句便要转身离开。

“不必了,你过来给我煮碗茶汤吧”杨奉长吐了一口气,如今他只剩这一个亲卫了,护卫倒是越来越多,已经快有百人了,可是能和他亲近的只剩三郎了,杨奉他当年入太平道时带了五个人的,都是邻里家的熊孩子,因为他读过书,头脑聪明便成为了娃娃头

“你说小五他们现在在哪里?”杨奉看着三郎忙活着,像是自言自语的说道。

“小人也不知,或许.或许享福去了吧”三郎无意的回了句。

“你说小五他们现在后悔吗?你后悔吗?”杨奉还是同样的语气又说道。

哐啷一声,三郎手中的茶碗摔到地上成了碎片,“渠渠帅郎君这个,小人从没有过异心啊!”三郎顾不得地上的碎碗跪下磕头如蒜。

“诶,你先起来,别让帐外听见,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起了幼时.”杨奉楞了一下便赶紧扶起三郎。

“这个.是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