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3/5)

海面五十米的高度顺利改成平飞,发动机的功率也被加到了最大,让这些挂满炸弹后显得格外笨重的战机保持着接近1马赫的速度。

聂鹏举稍微放松了下握住驾驶杆的手,让飞机由自动驾驶装置控制着飞行。虽然现在还是漆黑的夜晚,但是海面上反射着的粼粼月光让他们的高度看起来那么的低,似乎下一秒就要冲进大海中一样。而聂鹏举也有点无奈的感觉。他知道这种降低高度的办法对他们的保护作用并不大。现在的台湾防空系统中多了-2预警机,而预警机所增加的防空能力是非常显著的,聂鹏举也有切身的体会。

“蝙蝠一号,你们已经被发现!八架idf正向你们飞来。”果然,还没有前进到10公里,后方盘旋在大陆上空9000多米的yj-2型(借助了瑞典技术,以a20为基础的新最新预警机,炎黄空军一共只有2架,另外都是代号yj-1的俄罗斯的a-50预警机)预警机发来了威胁情报。

“对方的距离,速度,掩护我们的战斗机呢?”聂鹏举有点不满这些空中指挥员,汇报情况应该更及时点。

“距离150公里,是从桃园基地起飞的。”空中指挥员应该是名有经验的老手了,“护航战斗机在你们后方20公里处,需要掩护吗?”

这时候,聂鹏举也从战区动态战术地图上看到了后面正在加速赶来的那些护航战斗机,稍微犹豫了一下,就道:“不需要,请护航战斗机保持距离,等我们先清理掉他们的防空系统再吧!”

“好吧,祝你们一路顺风!”空中指挥员完,就关闭了频道,他也很清楚,在台湾防空火力的保护下,护航战斗机是很难起到作用的。

“上升到1000米,开加力,全速前进,准备对空攻击!”聂鹏举一口气下达完了命令,同时打开了战机上的相控阵雷达,马上,八个非常清楚的目标出现了在雷达屏幕上。

聂鹏举一点都看不起台湾自行生产的那些idf。这种由美国帮助,台湾自行研制的战斗机还没上天就已经落后了,就算比起已经不算先进的f-16来,都差了很多,比起聂鹏举的坐机来,更是差得太远了,不但空中格斗性能差距巨大,就算是远程防空作战能力都差了很多。这种台湾战斗机只能够携带两枚射程不到40公里的“天剑2”型中程空空导弹。而聂鹏举他们可都带了4枚射程达到60公里的“米卡”中程空空导弹。而且从双方现在的距离以及相对速度上来,当聂鹏举他们进入台湾战机的导弹攻击范围之内时,正好到达kh-1的攻击距离。所以聂鹏举准备先打台湾战机,然后再袭击对方的防空阵地。

“蝙蝠2号负责对空警戒,蝙蝠号,4号跟我准备防空压制!”在距离台湾战机还有80公里的时候,聂鹏举下达了另外一道命令,同时把战机的雷达换到了对b类地工作模式(减少雷达搜索范围,以高精度的确定目标坐标参数,是攻击时使用的一种雷达工作模式)。

俄罗斯的kh-1好处是很多,但是最严重的一个缺点就是在发射导弹前,需要至少十秒钟将目标数据输入到导弹中,另外还要对导弹进行预热,这些都是西方导弹所不需要的。在没办法的情况下,聂鹏举只得马上开始攻击准备。

“蝙蝠2号传送目标数据,准备空空导弹攻击!”等到聂鹏举他们三人完成了对kh-1的准备工作后,赶紧切换了战斗机的工作模式。

“阵风”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战斗机,其中最为聂鹏举欣赏的就是比俄罗斯系列战斗机先进得多的电子与通信设备。而他们现在就是利用战斗机上的战术数据总线,将自己获取到的目标数据发送给友机,另外接收友机获得的目标数据。而“阵风”的雷达系统在对空模式下,一次可以跟踪20个目标,并且锁定其中8个威胁最大的目标,指挥导弹发动攻击。而现在“蝙蝠2号”战机就正在把其获得的空中目标数据传送给另外三架战机,同时也在接收由聂鹏举所在的“蝙蝠1号”发送给他的地面目标数据。

“准备2发齐射,各锁定两个目标!”聂鹏举下达命令的时候,用手指头在触摸式雷达屏幕上点住了两个目标,战机的战术电脑系统迅速的确认了这两个目标,并且将这一信息传送到了另外三架战机上,很快,八个目标已经被分别锁定了。

聂鹏举留了一手,如果按照最保险的办法,应该对每个目标使用至少两枚导弹,并且进行交叉攻击,但是现在他们只有16枚导弹,而其防空压制任务还没有完成,谁也不知道后面会有多少台湾空军的战机来找他们“麻烦”,所以必须要留点“存货”。而且聂鹏举也不担心那些最大机动过载只有g的idf战斗机能够在“米卡”的理想射程之内逃过这种过载超过5g的导弹攻击。

八枚并不粗壮,而且显得有点短的导弹在从战机腹部掉下了大概10米左右,尾部红光一闪,很快就被加速到了4马赫,向着60公里外的目标直扑而去。

“蝙蝠2号负责引导,其他的跟我准备对地攻击!”聂鹏举又熟练的把雷达切换到了被动对地攻击模式。现在雷达屏幕上出现了好几个闪着红光的亮点,其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