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中的漫长岁月(2/5)
,好像是自己三生有幸才遇到这么完美无缺的人。
但在我真正接触过那个男生之后,发现他就只是普普通通的男朋友,并没什么可圈可点之处,为什么在她们那里听起来就那么美好呢?
后来我才明白,其实美好的不是这段感情,也不是那个传说中优秀的男朋友,而是女孩子本身。是她们足够在意足够细心,所以才能敏锐感知到相处时的每一个细节,不断粉饰彼此的关系,把对方身上的一点点光都无限放大,然后形成这段具象的爱情。
所以这世上呈现出的完美关系,大多都有一个内心充斥温情的人在努力记录和点缀,是她把你们之间的感情编织起来架构成了这段亲密关系。你原本只是个凡人,因为她的喜欢,才给你镀了一层光。
有人私信问我:分手后该不该撕破脸?
我想告诉你们:“不该。”
其实,一段感情最不能接受的不是分手,而是不能做到好聚好散。我爱你时,你在他心目中处处都是完美的;不爱你时,你展示在他面前的那些软肋,都会成为攻击你的利刃。
分手后不诋毁前任,是一种最基本的素质,毕竟是曾经深深爱过你的人,你们的生命并不是只有一个简单的交叉点。
在这段感情中,任何问题都不是一方单独造成的,都是两个人的错,所以在后来的生活中也不该轻易否定对方的一切,把对方的隐私和缺点揭露给别人看看。
你曾经爱过或现在恨着的那个人,是你生命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不管结局如何,也应当只留存于记忆里。
前任男友谈了两年去我家提亲。我家要八万八,他家只给六万六
永远忘不了我爸当时说的一句话:我姑娘一分钱彩礼不要了,到时我儿子结婚人家要多少你们给多少…
直到现在,这句话像是一把刀,扎进我心里从没拔出来过,时不时动一下又有新的血流出来
最后分手肯定也是我跟前任自身的原因多一点,但那句话我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忘
现在在陆续存钱,万一哪天有了新男朋友,再到谈婚论嫁的时候,不至于因为两万块钱让我自己都觉得爸妈是在卖女儿
我从来不会因为这件事情怪我弟弟,相反我跟他关系很好,吃的穿的也经常买给他
其实在那之前,我没感觉到家里是重男轻女,哪怕现在也是。
你们想过一个问题吗,在什么因素上满意了,你才会最后决定真的跟一个人在一起。
要我回答的话,可能就两个字,氛围。
我以前跟一个我蛮喜欢的男孩子聊天,他也算是很喜欢我的,但奇了怪了,我们俩怎么聊怎么别扭。
比如我痛经,随口跟他说,“我起床吃点甜的希望能舒服一点儿吧”,他就会讲,“其实吃甜的完全没用,只是大脑会怎样怎样,让你误以为好一点了”。
我没办法回。结果过一会儿他还要问:“你怎么不回我了?”
我说没什么,刚刚没看手机。他说哦,然后开始详细地讲他最近在做的项目,每字每句都是想被赞叹的心思,我也只好夸。
我当然知道这不算什么事儿。但我确确实实是因为“聊着不自在”而不再喜欢他的。一个人的聊天风格都让我不适应的话,我不知道怎么跟他在一起。
谈恋爱前我会觉得,大家都比较好脾气的话,是不是不会有那么多“你这个人怎么这样”的争执——后来才发现,不是。
有些人是,你跟他在大方向上真没有什么不合适,但就是处不来的。
就是不对。聊天都聊不痛快。就是像扣子错了地方。
我跟朋友讨论这个的时候,朋友说,我知道,就是“氛围”不对。
“跟朋友都可以很自在地相处,但跟他一起,自在不起来。”
网上到处是“什么时候能遇到甜甜的恋爱”,但我觉得,“自在的恋爱”,其实比“甜甜的恋爱”更难。
自在是——我们俩可以讲些奇奇怪怪的话,可以幼稚得不得了,可以随时纵情哭,也可以随时莫名其妙地笑,我们不要“永远在讨论安身立命的事儿”,我们可以随时离这个世界远一点儿,只在我们俩的语境里胡闹。
对恋爱来说,合拍很难,舒适更难,而自在,大概最难了。
自在需要你们俩都有那么点儿智慧,能把自己的日子过明白,需要你们都不在乎一些往往带来纠结和拉扯的东西,还需要你们陪伴起对方来不仅轻松,还相得益彰——这需要恰到好处的彼此欣赏,更需要默契,如此或许才能拨开一层又一层的世俗的预设,找到一点儿能被称为“珍宝”的事物。
我记得电影《爱你,罗茜》里有个细节是,男主角向另一半描述自己做过的一个很怪异的梦,而另一半完全无法理解这种行为。
但男主角打电话给青梅竹马的女主角时,女主角愿意笑着听他像个小男孩一样仔仔细细地讲。
我觉得这就是“自在”的体现。
“多么郎才女貌”的恋爱,其实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