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郭嫣(1/3)

暑日午长暖风熏,蛙躁蝉鸣曲径幽。

这些日,天渐暑热,人心也跟着浮动不止。朝野内外,各方消息都在暗中流传。

休沐日午后,司马懿在达观居旁的小花园里纳凉,靠着木榻读姜太公的《六韬》,此书六卷,以战略战术见长。他以前读时,大多读的是“武韬”“龙韬”等后五卷,这几卷更重用兵布阵和战术策略。

近日赋闲,又将第一卷“文韬”细细读了一遍,这一卷更重谋略文伐,偏于攻心计。觉得相当精彩,获益匪浅。

长子司马师前来问安。

“子元,你来得正好,这部《六韬》,你有空也看一下。”

司马师接过,“父亲,听二叔说,尚书台的奏章,以赞同征西者居多。老臣们虽也有上书反对的,但是大多心存顾忌,迟迟未动……”

“子元,世事如棋。识局者,生;掌局者,赢。”司马懿从塌上起身,负手而立,表情莫测。

“若是不出所料,征西将军的人选,极有可能在夏侯玄等几人中择出。征西长途远涉,少则数月,多则逾年,中护军担负皇城守备重任,不能一日无将啊……”

“父亲的意思是?……”

*

忽听门仆气喘吁吁来报,郭太后派人送东西。

哦?快请快请!一边说着一边整具衣冠快步迎出。

*

一位二十岁左右的公公手执着拂尘坐在前厅正中,中等身量,模样伶俐,容长脸面。依稀记得是在太后宫内伺候的几位贴身近侍之一。

“近日天气躁热,太后惦记各位老臣身体,特意派咱给各位老臣们送些西域进攻的凉茶和清心丸,可以避邪解暑。”

司马懿双手接过,满面堆笑,恭敬道,“老臣万分感激太后恩典,感谢太后记挂。”

一番寒暄后,遣去闲杂人等,司马懿让心腹陈管家从书房暗格里捧出一个檀香盒子,道,“前些日,老臣在征伐舒城时,从民间得着块玉,虽不值什么钱,却冬暖夏凉,养人是极好的,特敬献与太后,是老臣的一点心意。烦请公公代劳。”

“还有这个金如意,小巧玲珑,是笑纳乐公公的,公公若是不嫌,捎着把玩一二,权当解闷了……”陈管家在旁堆笑奉承道。

那位公公伸手接过,在手中掂了掂,满意地点点头,眉开眼笑着揣进袖中。

瞧着左右无闲杂人等,这才凑近了司马懿,低声道,“太后说,宫里人多嘴杂,有些话不便在宫里说,托小的给太傅大人带句话……”

“大将军属意夏侯玄都督雍凉,领兵征西,此事估计八九不离十。不出意外的话,到时中护军空缺,太傅有何打算,也可早作些准备……太后还说,若是两国交战,群臣当戮力同心,齐力合力才是……”

“多谢公公!这是自然。请太后放心,老臣定当尽心尽力!”

“小人还要去卫司徒、蒋太尉等几位大人的府上送东西,就先告辞了。”

司马懿客客气气地送他出府,只要是宫里的人,哪怕身份是个内侍,都不能大意。

瞧着那位公公虽有些面熟,却有些叫不上名字,遂似无意地问了句,“今日劳烦公公特意跑一趟,请问公公贵姓?”

“不敢当,小人姓乐。”那公公转身笑道。

看着那乐公公马车远去。司马懿在府前注目许久。

*

当年,郭太后以罪臣之女的身份罚没入魏宫时,正是毛皇后宠冠后宫之时。

毛皇后出身河内商贩之家,相貌娇美,读书不多,在曹叡还是平原王时就已随侍左右,是其妾室。曹叡年少时曾被父亲曹丕怀疑血脉,刻意冷落了一段时间,甚至一度打发到封地平原国,过了一段没人管没人问的苦日子。都说落架的凤凰不如鸡,连他出身河内大族的元配虞氏都有些瞧不起他。那段日子颇吃过一些苦头,没少受人冷眼。

反倒是毛氏出身普通,没有太多心机,也没有嫌弃曹叡,始终同他夫妻恩爱。有些时候,还要把一些舍不得吃的用的留给曹叡。

后来曹叡继位后,感念贫贱时夫妻之情,不顾众人反对,黜了虞氏,封毛氏为皇后,并大封其娘家族人,毛氏一族遂跟着鸡犬升天。可谓宠极一时了。

毛后的弟弟毛曾就是此时受封入宫的。毛曾长得同胞姐半点不像,形容有些猥琐,又风流好色,且男女不挑,但凡好看的就敢厚着脸皮上手。人更是烂泥扶不上墙。沾姐姐的光受封入宫,封为都尉后,不少人都在背后讥笑他。

此人好色之名,因其竟然胆敢骚扰宗亲名门公子夏侯玄而人尽皆知。

因了这桩事,毛曾更是臭名远播。只是碍于他胞姐是圣宠正隆的皇后,谁也奈何不得。只是,但凡稍有廉耻心的,都对其避之三舍,尽量绕着毛都尉走。

*

郭嫣被罚入魏宫之初,只是后宫浣衣房作杂事的一个普通宫女,她做事伶俐,又善于察言观色,事无巨细,皆能料理妥当,让人挑不出什么错儿,渐渐被毛皇后注意到,看她样貌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