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雨后(2/3)
司马懿应声转首,看向曹操。
明明一副谦恭笑面,目光却锐利如鹰,身躯则岿然不动!
曹丞相当即惊出一身冷汗!!
不过,身为一国丞相,宰相肚里能撑船。此后,曹操并未草率行事,而是先将司马懿安置于长子曹丕处,让其留意观察。
司马懿何等精明乖觉,立即觉出丞相对其有怀疑试探之意。
人在屋檐下,不敢不卖力。被打发到曹丕身边后,他用足了心思,在曹丕身上下尽功夫。
公事尽心尽力,私事不遗余力。大到出力献策,小至喂马添茶,无不殷勤备至。时时嘘寒问暖,施以小忠小信,令正处嫡争弱势的曹丕倍感贴心,逐渐取得信任。渐渐被曹丕视为左右心腹之臣。
对左慈之言,曹操原本是将信将疑。听人报知了司马懿在长子身边的殷勤表现,越发起疑,觉得他另有所图,居心叵测!——此人心机深不可测,这才离开自己身边没多久,都差不多拿下他儿子了!
料想以此人才能及善于隐忍的伪装伎俩,子孙后辈绝非对手,将来必成心腹之患!自此后,才真正对司马懿愈加警惕防备。
*
从丞相进爵为魏王后,曹操有几日连续梦到三匹马,在一个马槽中咀嚼食草。醒后惊出满额汗!更为奇特的是,此梦他几年前曾梦到过。
不过,照理说,西凉马腾已死,他的子侄马超马岱有勇无谋,也成不了什么气候。但是,为何如今又旧梦重现?是有什么预兆不成?
百思不得其解。于是请左慈来解梦。
左慈并未多说,寥寥数言却令人心惊之至!——“三马食草(曹),大凶之兆!名字中带‘马’字之人,丞相尤须慎察!”
“‘马’字……?”
莫非是……?!!!
曹操开始下定决心要除掉司马懿!只待找个合适机会,借机除之。
不仅对其处处留心戒备,还特意提醒叮嘱长子曹丕,司马懿生有鹰视狼顾之相,本性嗜血,不达目的不罢休,必不甘久居人下,须加以小心提防。
*
当时,曹丕已明确世子身份,为五官中郎将。司马懿在曹丕帐下几年如一日殷勤小心,设谋划策,已是曹丕相当倚重之人。毕竟人非草木,这些年,司马懿在他身前身后,殷切周到,功劳苦劳兼有,被视为不可或缺的左右手。
因此,听了父亲告诫之言,曹丕虽表面诺诺,内心却不大以为意,不仅未依父言疏远司马懿,反对其多加维护,不愿取其性命。
其后,刘备攻占汉中,取荆州,前线吃紧。为战事全局及父子感情考虑,曹操未曾对司马懿动手,一代枭雄却先病逝于洛阳。
弥留之际,曹操再次唤来长子曹丕,屏去左右,殷殷叮嘱,“为父将去,诸葛村夫和那仲谋小儿却犹在壮年,江山得来不易,须得有人守护……”
曹操不放心地拉着儿子的手,叹了口气,“仲达此人,为父还是给你留下了……但是,吾儿切记,对司马氏,万万不可付以军权,否则必致祸端……”
*
“如今之际,既已决定西征,为牵制太傅一方,最好能从司马氏子弟中择一人,作为副将,参予西征。”丁谧献计道。
“这,又是为何?”
“大将军想想,此次征西,魏军精锐不少出动,京师空虚。司马懿虽无兵权,在地方诸军中却余威犹存,譬如荆豫都督王昶等人便是他的亲信。为防司马懿等人趁机生变,择其子弟随军同行,予以牵制……”
“言之有理……”曹爽略作思索,点点头,“依彦靖之见,择谁较为合适?”
“司马师。”
司马懿的几个儿子中,从年龄、才干等方面兼而考虑,司马师、司马昭都是其中佼佼者。相较而言,司马师的作战经验更多些。
若以司马师为征西将军副将,中护军便没有可能旁落司马氏之手。
“不过,司马师是个怪脾气的,怕是有些不太好相与吧?”曹爽犹豫道。他顾忌的是表弟夏侯玄的感受。
他的担忧也不无道理。司马师平素寡言少语,不苟言笑,给人的感觉极难接近。而且自从青龙二年夏侯徽离世之后,司马师与夏侯玄变得形同陌路。
两人之间既有嫌隙,若以其为副将,恐其趁机掣肘,贻误军情。
丁谧则不太在意,“此时正是用人之时,这些细枝末节,无须太过计较。”
曹爽想想又道,“我看司马家老二司马昭,倒是恭顺勤谨,不似他大哥……”说到司马昭,从以前匆匆见过的几次印象中,曹爽脑子里浮现出一张无懈可击的笑脸。这两兄弟虽是一母所生,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秉性。据说洛阳郊野百姓对他甚是拥护,甚至有民夫望其马车下跪,高呼其为“百姓父母官”。
丁谧摇头,神色莫测,“司马师羽翼已足,不容小觑,他若离京,中护军仍在咱们手里。若他不去西征,就难料了……”
曹爽点头,“就依彦靖之言。不过。还有一疑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