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绝杀(1/5)

世上有千般人,万般事

有些人活着,确已经死了

秦王政六年九月二十一

李玉望着头顶,日月同辉

刚出生的太阳,照耀着一丝丝微弱光芒,证明着自己的即将到来,天空高悬的明月,则心有不甘的,散发着银光,显示着内心的不甘和倔强

李玉整了整衣物,第一次穿身的官袍,很不适应松松垮垮感觉专门为胖子所设计

秦川宫

今日早朝之地

当李玉抵达的时候,发现已经来了许多人

为首的是吕不韦,其次是昌平君,昌文君,等一众

李玉被内侍领到了第六的位置,也已靠前再往上走,就得熬资历了

观察四周,身边基本上全都是年已半百,就是昌平君这些新生代,也都四十五往上

李玉站在人群中,很是显得格格不入

此次朝会主要讨论的是赵攻魏之事,秦国要不要插上一脚

吕不韦觉得没有必要,现在还不到秦东出的时候,这次出兵一点好处都没有

而老阴货昌平君确极力主张出兵攻赵,这也得到了蒙骜一帮将领的支持……

李玉瞄了一眼昌平君,不知道他又在打什么歪主意

历史上的昌平君可把秦国,坑的不清,伤筋动骨的那种李玉怀疑樊於期判秦,背后也有昌平君的影子,虽然没有证据

但不妨碍李玉对昌平君的猜想反正坏事都是他干的

讨论没结果,只能先搁置

秦王政也不会太特立独行,集权这词,都是独尊儒术后的产物

在先秦时期,谁敢集权,谁敢跟着你干大不了跑路

朝廷说到底,就是权贵们抱团取暖,各取所需,而王,则是权贵的代表

后世演变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都是一代代中央集权的产物

始作俑者就是坐在最顶端的秦王政,只不过现在他还未实现统一,没有那种野心

最后讨论的话题是嬴政提出来的,是关于建书院

因为现在纸张技术已经成熟,嬴政不想再拖

说着对身边近侍挥了挥手,

三位内侍手捧托盘而入,上面摆放着三种纸张,一种薄而柔软像宣纸,一种土黄色像厕纸,还有一种就是像李玉带来的纸,就是有点泛黄,但不影响使用

“第一批纸张已经出来了,王弟觉得如何”

李玉闻言也是不客气,上前一步,将三种纸张拿起来打量了起来,这三种纸张分别是竹纸,麻料纸,皮料纸,制造出来手感不错

天下的人屁股再也不用受委屈了

李玉抚摸着这三种纸,心中忍不住感慨了一声。

“彩!”

李玉忍不住发自内心的赞赏了一声,他明白自己的第一步算是迈出了,至少在这个时代留下了自己的脚印,这个世界的史书必定会添上他的大名,而且未来有关于他名字的事情会越来越多。

而且会与秦国纠缠的越来越多。

“后续会陆续投入人手,明年年初便可大规模生产。”

吕不韦眼中也是泛着几分笑意,轻抚胡须,缓缓的说道。

纸张的出现对他而言也是好事,他的吕氏春秋完全可以以纸代替,放弃那些沉重的竹简,如此一来,吕氏春秋最大的弊端就此消除,除了自身的利益,这纸张也可以拉拢诸子百家的人。

“如此,那臣的步伐也可以加快了,书院建造在即,正好缺少一批老师,臣打算再建造一座容纳诸子百家学术的高楼,对天下读书人开放,以此吸引天下大才入秦,为秦效力!”

李玉闻言,不由得轻笑道。

“可。”

嬴政并未思索直接应道,这是先前就与李玉商量好的事情,无需询问群臣的意见。

何况此事对于大秦只有百利而无一害。

对嬴政而言更是好事。

成年礼在即,嬴政也需要刷几波声望,此事正合适。

昌平君目光闪烁了一下,忍不住看了一眼李玉,他很清楚此事一旦功成之后带来的影响力,对秦国而言将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七国都会因为此事而动荡,这天下读书人可不少。其实也有点佩服李玉的魄力,竟然真敢将诸子百家的学术容纳起来,汇聚一学宫。

就不担心诸子百家的态度!

可不是所有的诸子百家都愿意拿出自己的学术供他人观看的,尤其是李玉这种方式。

但无论昌平君如何想,此事已经难以阻止了,李玉以大势压之,嬴政和吕不韦的态度明确,昌平君可没办法下绊子,也不可能去阻止。

很快,此事便是在和谐的气氛之中定下了。

众人开始商讨细节。

而身为主角的李玉却是轻抚手中的白纸,一时间感觉亚历山大,因为这玩意出现之后,李玉要写的东西就有点的多了。李玉看着手中的纸,心中嘀咕了一声,同时感觉自己身边缺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