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咸阳桥之战(2/4)

冲锋的战法,似乎是惧于房琯的牛车阵,还未战,就已经开始后撤。

兵马前行时尚且容易乱了阵型,常需调整,何况后撤?各个阵中旗帜摇摆,有的后军都还没转身,前军已经撤下来,挤在一起;有的后军撤得快了,前军失了支援,孤零零地列阵了一会,慌张后退,阵型更乱。

房琯显然也看到了长安军中的乱象,大喜,下达了进攻的命令,顿时号角声大作。可惜,牛车冲得并不算快,还是给了王难得调整的时机。

这一番折腾,时间又过去一个多时辰。到了中午,禁苑这边,薛白下令两翼的骑兵先进食、喂马,等待时机。

而在阵线最前方,王难得已被逼到了皂河边,不得不面对房琯的牛车,双方开始厮杀起来。

薛白见状,再次招过传令兵,道:“不等风势了……”

他有信心不论风向如何都能获胜,只是战果的不同而已。

“等等。”

颜真卿抬起手,感受着风拂过手背,道:“再等等,风向便会改变。”

薛白遂停止了下令。他当然相信颜真卿,虽然颜真卿是房琯的好友,但更是他的丈人。他知颜真卿忠于社稷,而他自信他是真正为大唐社稷好的一方。

~~

房琯大帐之中,群贤林立。

帐中一角还坐着琴师董庭兰,正在操琴弹奏名曲《赤壁》,铮铮琴音,有气吞河山之慨,正适合作为此时的配音。

董庭兰很早就是房琯的门客,房琯因薛白被贬时,他落魄过一阵。后来,薛白与李隆基比戏,他为薛白配乐而得李隆基赏识,进入梨园。待李隆基出逃,他也跟在队伍当中,随着李亨的大部队到了灵武,与房琯重聚,为房琮再添风雅。

房琯久享盛名,好高谈,门下的有才之士也绝不仅有董庭兰,还有李揖、宋若思、魏少游、贾至等人,这其中有些人还与薛白颇有渊源。

宋若思乃是偃师县陆浑山庄的子弟,在全家遭难之后,把祖产出卖,到了房琯幕下,如今他得知薛白是奸臣叛逆,恍然领悟过来,当时是被薛白迫害,遂成了控诉薛白的急先锋;

魏少游虽久在朔方任官,他的家宅却位于长安城升平坊,与杜有邻是邻居,当时从雪中救回薛白的正是他的家奴。杜有邻人如其名,正因有他这个好邻居,才成了薛白的恩人;

贾至是进士出身,文名颇盛,与高适、杜甫、王维、李白交情都很好,因此对薛白的观感是不错的。如今听闻薛白是叛逆,也曾扼腕叹息。

李揖倒是与薛白无甚渊源,这人很受房琯信任,正是他提出建议,让房琯写信给长安城中的刘秩,邀请刘秩里应外合,当时房琯很高兴地说:“贼势虽炙,安能敌刘秩?”

没想到,刘秩被薛白一刀杀了,至死也没扑腾出多大的水花来。

无妨,李揖很快给房琯出了第二个主意,便是目前的牛车大阵了。此时眼看王难得左支右绌,连连后撤,房琯胜券在握,大悦,又说:“贼将虽锐,安能敌李揖之妙计?”

“轰!”

远远传来一声大响,董庭兰的琴声不由为之一顿。

帐中,有一个坐在房琯身边的宦官当即起身,尖声问道:“这是什么声音?!”

这宦官名叫邢延恩,乃是李辅国的养子,当年也曾在少阳院与李亨患难与共,因此被任为监军。天宝以来,李亨饱受李林甫、杨国忠迫害,对朝中官员并不信任,如今得了势,颇爱用当年这些不离不弃的宦官。

“监军勿惊。”李揖道:“这是贼军中的炸药,声势虽大,有牛车在前,杀伤不了我军几人……”

“牛车!”贾至脸色一变。

他虽是文人,却知牛马都是容易受惊的。

听得那轰隆大响接连,众人纷纷起身,往前线望去,只见烟气冲天而起,薛逆的叛军果然是在纵火。

魏少游抬起头一看,只见旗帜正在往北飘,不知何时,风向已变了,此时吹的是南风。

“不好了!”

说什么都晚了,原本那冲向薛逆叛军的牛车已被惊得调头乱撞,车上被点了火,风助火势,烟尘顿时迷了士卒们的眼,呛得他们眼泪直流,再被牛车一撞,当即转身就逃。

后方的士卒不知发生了什么,听得牛马嘶鸣,见到烟雾弥漫,前军后撤,当即乱作一团,迅速形成了溃败。

溃败蔓延得非常快,还不等大帐内的一众名士反应过来,十数万唐军竟是直接兵败如山倒了。

“怎么办?”

邢延恩连忙一把扯住房琯,喊叫着,声音愈发尖细。

“圣人托你大事,房相快说,眼下如何是好?!”

??????55.??????

房琯毫无军旅经验,转头看向一众幕僚,偏他们也是第一次经历战阵,手足无措。唯有魏少游提出建议,该遣人去问郭子仪、封常清、仆固怀恩等宿将。

对此,房琯有些犹豫,他知李亨就是不想用那些大将,才会点他这个唯一能镇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