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合着这是让我以一敌三十? (5K求票求追读)(3/4)

“为什么等离子体不受没有像小苔藓模拟的一样,按照我们的控制方向运动了?”

“你们说,会不会是小苔藓出了问题?”

众位研究员被这句话给整懵了,小苔藓出了问题?

对啊,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小苔藓作为人工智能,不可能一直都是正确的!

得出了这个结论后,众人开始对小苔藓的模拟结果进行验算。

为了得到正确的结果,他们把磁重联专家都请了过来。

经过一周左右的计算,专家最后对着结果不发一语。

“怎么样了杜教授?小苔藓计算的是不是有很大问题?”

杜教授犀利的眼神从眼镜后透出,他说:“人工智能再怎么计算都没有人类精准……”

郭主任等人松了一口气,心想终于找到根本原因了。

“那是过往有偏见的看法。”

郭主任等人:???

怎么这些教授说话还带有大喘气啊?

“你们知道你们面临的是谁吗?”

“蓝星第一台,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台的强人工智能,你们居然敢质疑她的准确性?”

“这话也就我听见了,如果骆院士知道了你们猜会怎么样?”

“会怎么样?”

“骆院士会认为,人工智能代替人类也没什么不好的,至少人工智能不会相互做没必要的怀疑。”

经过杜教授的话,郭主任终于知道了他们怀疑的对象怀疑错了的事实。

他们好像不应该怀疑小苔藓。

但更加让他们郁闷的是,他们除了怀疑小苔藓之外,确实找不到更加合适的怀疑对象了。

郭主任连忙给杜教授上了一杯好茶,等到杜教授喝了他的茶后,他有些头疼地说:“杜教授,你能不能帮我们想想,既然小苔藓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那为什么我们的实验还是出了问题?”

杜教授慢悠悠地又喝了一口茶后,才说道:“这个问题嘛,我教你一个解决办法。”

“什么解决办法?”

“你把整个实验装置的参数扫描进电脑让小苔藓评估。”

郭主任一愣,说:“扫描图纸可以吗?”

“图纸和实物都要扫描,如果只扫描图纸,很有可能依旧找不出问题出来。”

郭主任人听到这里没有办法了,只能按照杜教授说的,让工程师把装置拆了,然后通过扫描仪扫描进了电脑中,让小苔藓进行比对。

经过了半个月人和人工智能的协作,小苔藓终于给出了答案。

【目前扫描到球形反应室内部光滑度与设计时的光滑度相差了0.03%左右的精度,内壁不平滑导致等离子体在运动的时候无法按照既有的规律来。】

“居然是内壁光滑度问题,怎么之前的托卡马克装置没有这种问题?”

面对研究员的疑问,郭主任想了想,然后在电脑里面查询了资料才说道:“原来制造厂制造托卡马克装置时用的是五轴联动机床,但现在看来精度显然不够。”

“那主任,我们现在是让工厂返工吗?毕竟这东西目前都不符合我们的设计标准。”

郭主任有些为难地看着电脑上的信息,说:“这个有点困难了,因为对方工厂里面目前只有五轴联动机床,没有六轴的。”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骆院士不是说过缺什么资源都找他吗?要不郭主任你找骆院士问问,没准儿他那边会有办法?”

郭主任有些犹豫。

毕竟为了一台机床的事情去麻烦一位院士,总觉得太大题小做了。

郭主任的这个想法在第二天的时候就被打破了。

因为骆垚知道了他们实验装置有问题的事情。

面对突然出现的骆垚,郭主任紧张地解释道:“骆院士,这次这个问题我们确实没有预料到,所以才耽误了不少时间。”

“不知道你是如何知道这个信息的?”

“如何知道这个信息的?”骆垚对于这个疑问颇为无奈。

他总不可能说他在问小苔藓,可控核聚变小型化研究所工作进度的时候,小苔藓委屈巴巴地告了状吧?

被人类怀疑的小苔藓当时的表情都变成了^

好不容易把小苔藓恢复了正常之后,骆垚才知道研究所这边工作出现了瓶颈。

为了了解具体情况,骆垚就亲自来了研究所。

“我听说你们的装置做工有问题,现在找到解决的方案了没有?”

“骆院士,目前还没有,因为国内目前还没有可靠的六轴联动机床可以使用。”

骆垚纳闷了:“我们科技水平算是在蓝星第一梯队了,怎么连一台六轴联动机床都没有可以用的?”

“这个其实我们也有,但是在精度上,和国外的六轴联动机床相比,精度还是有差距。”

“这也是很多车工反应出来的问题,我们在机床这条路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