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什么算突然(3/3)


从院线的角度考虑,悬疑片的和恐怖片的受众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人们会自动的将恐怖片的受众的年龄提高一些,认为都是有一定承受能力的小众人士才会来专门到电影院观看恐怖片。

而悬疑片呢,惊悚恐怖的感觉自然是无法和正经的恐怖片相比的,那么另一个方面呢,受众也会相比恐怖片有一个很大的扩展。

然而,受众广泛也就意味着,你的内容要更加贴近受众,束缚也就更多了一些。

毕竟,你面对的观众群体更广泛了,一些边缘性的镜头,就要收敛一些。

小齐忧心忡忡,吴迪却摇头晃脑,无所谓的样子。

“齐导,我们冲一下,又如何?”

“不试一试,又怎么知道不行?”

对吧!

你也是这样想的吧!

既然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不承认?

电影还都没有拍完呢,对自己人,还要藏一半,说一半吗?

说到这里,小齐就没有什么好表达的了。

因为,吴迪说的确实都是真的,这也是他的真实想法,只是,面对吴迪,面对使用了同样手法想要冲一冲的他,小齐不愿意承认罢了。

冲一冲,试一试,这是很多电影人在拍摄电影的时候,头脑中都要飞过的小心思。

这种心思不只是出现在悬疑片、恐怖片,这种本来就容易与边缘相接的电影题材当中。

爱情片想不想试一试?

剧情片呢?

不纠结吗?

不够黑暗吗?

大家都想在那些看似不能被大众接受的情节上做一做文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自然还是和电影这种艺术门类的特点有关系了。

电影是引领大众审美的,同时也会对大众的思想起到一定的影响,那么,超前性肯定是要有的。

如果一部电影反映的是落后的价值观,那么很抱歉,当它上映之后,必定会遭到观众们的鄙视。

为什么呢?

你看,观众的意识都已经走到这一步了,你还在原地徘回,甚至还倒退了,这谁能接受?

谁还会留恋你的这种陈腐的价值观?

你拍电影是为了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并且,如果能够带领大家接受一些新鲜的,超前的意识,反映一定的社会问题,那就更好了。

而从你这部电影当中,什么也反映不了,还让观众皱眉头,他们怎么可能给你好评?

于是乎,一些超前的,边缘的,甚至是诡异的表现形式和桥段,就经常会在电影当中出现。

电影人们这样做,也并不是为了所谓的挑战现实当中的陈规,而是,他们总是想要推陈出新。

而什么是新,什么是旧,有的时候也不一定就有真实的依据,而且,大众当中的印象也不见得就能真实的被电影人捕捉到。

于是,电影的推出就会是一种手段,一种帮助人们判断现今的社会当中,究竟是流行着哪一种观点的不错的手段。

于是,各种初衷也就可以看出来了。

小齐这样做的理由也可以讲明了,实际上,吴迪揣着的是和他同样的心思,只是他的主要关注点不在这里。

拍电影嘛,总是要给观众带来一些新奇的体验的。

处处都落在他们的逻辑范围之内,那还有什么意思?

那只能被观众们笑称,导演的智商水平最高点也就在这里了,不需要有太多的指望。

“小齐啊,我们两个做联合导演,两个脑袋不应该想出更多的点子来吗?”

“我们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什么叫做循循善诱,看这个时候吴迪的操作就全都知道了,就是这样的。

果然,小齐被他说的,都不再反驳了。

我们两个拼盘做联合导演的价值不就在这里了吗?

比起其他任何一种电影类型来说,悬疑电影有双导演,甚至是最为占便宜的。

想想看,同样的事情在推理小说界不一样也是如此吗?

那些夫妻档、兄弟档的推理小说家,其实在小说界,也是一种开外挂的存在。

推理小说,悬疑小说,那都是和读者斗智斗勇的一种写作模式,就像是一颗大脑就是单打独斗一样。

两个人的脑袋瓜连在一起,那可以想到的推理段子不是要比一个人要多得多了?

在智斗游戏当中,岂不是占了便宜?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