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仁愿疑兵退黄巾,海天无奈退大军(2/3)

是郭雍和李殿南的五千大军来到,他绝对不敢贸然出城。

毕竟,这种善谋之人,一般都喜欢求稳,况且,黄巾军对人数本就比汉军多得多,一旦汉军被击败一次,那就是永无翻身之地。

也只有郭雍和李殿南大军的到来,给了张仁愿足够的底气,统帅两万多人马,正面击溃他和张克亮的七万大军。

毕竟,他也不知道,自己和张克亮已经兵分两路了。

如果他们没有分兵,凭借三倍于敌的兵力,古隆贤还敢领军博上一博,但现在,他手中只有三万五千人马,若是和汉军交手,肯定不是对手。

一想到这里,古隆贤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果断下令道:“传令下去,为了大局着想,我军必须抓紧时间撤退,去和张将军汇合,不能给汉军留下,逐个击破我军的机会。”

“诺。”

就这样,古隆贤的能力,在彻底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三万五千名黄巾军,在他的指挥下,完全就是井然有序的撤退,一点都不给敌人留下空隙。

殊不知,张仁愿反而是暗暗松了口气,这一次,就连他都没有多少把握,只能寄希望于古隆贤不是那种莽夫。

而事实上,古隆贤尚可的军事素养,反而让张仁愿成功骗过来黄巾军。

毕竟,这样的计策,想要成功实施,必须有着不可缺少的条件才行。

那就是敌军主将不是莽夫,有着一定的军事素养和谋略,若是换一个头铁的莽夫,他可不会管来了多少人,直接冲上去干就是了。

就比如古隆贤所部,如果不是他,而是其他黄巾将领,张仁愿的计策恐怕就很难实现了,尤其是那些明末反贼,那绝对都是一些头铁之人。

当然,如果黄巾军真的这样干得话,张仁愿也不会畏惧,反而是立即率领一万七千汉军,直接和古隆贤进行决战,毕竟撤退只会暴露汉军的虚实。

张仁愿相信古隆贤,绝不可能放任他逃回涿县县城,况且,就算是对决起来,张仁愿也自认不会输给黄巾军。

毕竟,古隆贤手中的黄巾军只有三万五千人,而他们这里有一万七千多人,未必不能赶在张克亮的援军到来之前,将古隆贤的大军击溃。

只不过,就算他可以击溃古隆贤,恐怕自身的损伤也不会小,一旦张克亮的援军赶到,他们恐怕就要面对全军覆没的危险了,就算是最后突围出来,恐怕也是损失惨重了。

所以说,能不打,更好。

而现在,古隆贤畏惧汉军的兵锋,选择主动撤退,将大路给让出来,对于张仁愿来说,反而是最优解法。

不过,事情到这还没有结束。

这场戏,还要继续演下去,不然,很容易让古隆贤反应过来,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张仁愿所部一万七千人,伪装成两万五千大军,向西全速进军。

这种急行军速度,俨然就是一幅迫不及待的姿态,让一开始还有所怀疑的张克亮,反而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古隆贤一番分析之下,张克亮也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毕竟张仁愿确实是足智多谋,再加上并州军的情报实力,确实是厉害,那么他能预判到自己的行动,也就理所当然了。

对于汉军的实力,张克亮他们已经见识到了,黄巾军没有几倍的兵力,根本就无法拿下,可即便如此,若是张仁愿手上,只有一万人马的话,又怎么可能敢和他们的七万大军决战呢?

正是汉军强大的战力、再加上并州军的情报实力,张仁愿自身的能力,才让古隆贤他们相信,是蒙恬预判了他们的行动。

现在,摆在古隆贤二人面前的选择,只有两个:

第一,就是以逸待劳,直接率领七万大军和张仁愿决战,但说实话,即便是他们绑在一起,也没有战胜张仁愿的自信,毕竟后者的能力太强。

第二,则是暂停围剿驻守再范阳城的昌义之,和柳海天所部大军会师,以十几万大军的优势,再来和张仁愿一战,然后以绝对的兵力优势,击败涿郡的汉军,将涿郡彻底拿下。

二人经过一番商讨之后,还是觉得第二个选择的胜算更大,毕竟有着人数优势,所以,他们不仅没有阻拦张仁愿大军,反而还放任他们前往范阳城。

…………

此刻,范阳城外。

柳海天已经得到消息,张仁愿的援军已经快要来到,这让他为之气愤不已,没想到这两货居然如此废物。

迫于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撤退,带领剩下的三万多大军,前去和古隆贤和张克亮会师了,毕竟昌义之的守城能力,他已经真正见识到了。

如果再不走的话,他们这些人马就要面临两万多汉军,在这样的内外夹击之下,他手下黄巾军恐怕只有死路一条了。

就在柳海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