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罗半城(2/3)


“服装、新能源、电子、建材、地产、文旅.”

罗阳简单概括了一下之后道:“都是您知道的那几家企业,至于上次提到的超市项目,不算是核心产业,可以等晚几年再启动。”

“说到核心产业,我们的选择都有点不一样。”

姜远山忍不住感叹道:“长三角区域,几个主要城市不说,像阳市这种能级的发达小县城,一般都会集中几个优势产业群,偏偏咱们翁婿俩有点异类啊.”

“这倒是。”

罗阳赞同道:“化工、电缆、环保.远帆和光帆是一个不沾,除非将来把企业规模做大到一定程度,否则在配套这一块上,肯定比不上集群产业的。”

“你这个规模程度所指是多大?”

姜远山忍不住笑了起来:“一企一城的级别?”

“这就太夸张了。”

罗阳也跟着笑了起来,摇着头道:“这是国企或者央企才能做到的,民营企业想要达到这种级别,全国范围内,两只手就能数过来。”

一企一城是什么概念呢?

比如大庆,城市名字和大庆油田挂钩,整座城市围绕石油产业运转;又比如鞍钢,整个马鞍山以钢铁产业为主导,企业兴则城市兴;还有滇省的红塔集团,玉溪成为产品的一张名片。

“所以你搞超市是另有想法?”

很突然的,姜远山的话题一下子转到了超市上。

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一直盯着罗阳的眼睛。

“另有想法?”

罗阳先是愣了一下,片刻后回复道:“上次不是和您提过了嘛,这家地产开发公司在阳市赚的钱全部用在阳市的投资上,也算是帮地方上创造一些税收和就业,还能有什么想法?”

“真的没有?”

“爸,您不会是指我当时提到的那个想法吧?”

罗阳拍了拍自己脑门道:“一家企业在地方上扎根深了,和当地政府的关系自然就和谐,企业对地方上的贡献越大,这种和谐度就越高我在那个时候隐约产生了这样的认知,您也是赞同了的呀。”

“没有当罗半城的想法?”

“啊?”

“以前听爷爷那一辈人说起过,咱们阳市有个黄姓地主,城郊一半水田是他家的,城里的酒楼、米店、当铺、青楼、车马行只要是赚钱的营生,就和黄家有关系。”

姜远山笑眯眯的对着罗阳道:“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的县城里,但凡生意上赚的钱,至少有一半最终要流进黄家,所以被人称为黄半城。”

罗阳:“.”

听完老丈人的故事,罗阳哭笑不得。

“爸,您爷爷那一辈的县城,县令就相当于现在的一把手+二把手+常务副+法院一把手+检察院一把手+纪检委一把手由此可见一个县城里的政治活动以及商业活动是有多匮乏。”

罗阳苦笑着解释道:“反观现在,不论是门类齐全的工业还是品种繁多的商业,又或是农林牧副渔,随便哪样拎出来就是一门产业,而且有些关键性产业控制在政府手里,以前和现在怎么比?”

现代的小县城里,可能有人单纯的从财富上能被称为“半城”,但绝对不是姜远山刚才描述的那种黄半城。

“最好不要有那种心思。”

明白自家女婿的想法后,姜远山叮嘱了一句:“砸人饭碗,犹如杀人父母,千万不要做企图赚干净每一分钱的人”

“嗯,这个道理我懂。”

罗阳点头道:“所以我一贯秉持合作双赢的理念,从来没有过您担心的那种心思。”

“前车之鉴就摆在那里。”

姜远山补完故事:“到民国年间,黄家因为一些事,遇到了一场并不是特别大的危机,结果却是墙倒众人推,短短几年时间里没了个干净。”

随着罗阳在老家的投资越来越多,涉及产业范围越来越广,姜远山有这样的担忧也不足为奇。

时间在聊天中一晃而过。

罗阳下午回了正阳集团,处理这周遗留的事务。

本来还打算午休片刻的,结果孙静玉占用这段时间,给他安排了几个人的面试。

“招聘两个人的事是您上周交代的。”

即便知道打扰了老板的午休,孙主任依旧义正言辞的道:“一个隶属光帆集团,另一个担任正阳集团董事办副主任,人事那边筛选出四份简历,您可以二选一。”

“人力部门的筛选重点在学历、能力等方面。”

罗阳没有急着去看她递来的简历,反问孙静玉道:“这次招聘的人最终还是要归你管,你自己面过没有?”

孙憨憨愣了一下,停顿片刻后才回复道;“整个董事办都是服务老板您的,我的意见不重要。”

“我的要求能且只能和人力一致。”

罗阳的话一语双关,孙静玉果然没能听话里包含的深意。

“哈?”

孙主任“反应”过来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