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京师水深 【4000字二合大章】(2/3)

不是个徇私之人。你们冲着老夫女婿来就好,休要往老夫身上泼脏水。\r“既如此,西涯公也请放宽心。谢某相信令婿也不会做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的。”\r谢慎安慰道。\r“希望如此吧。”李东阳无奈的摇了摇头道:“如若他真的犯了大明律法,老夫也不会包庇。老夫会第一个奏请陛下严惩于他。”\r此时此刻,一旁的唐寅才真切明白京师官场的水是真深啊。\r连内阁首辅,华盖殿大学士李东阳都有可能牵扯其中。\r......\r......\r经过顾鼎臣和谢慎的进一步筛选,将第一批检举信送到了正德皇帝御前。\r这一批检举信检举是都是王公贵族,大多是侵占田亩,横行街市性质十分恶劣。\r朱厚照看过奏疏后勃然大怒,当即降旨责斥涉事王公,并令其立刻归还侵占的田亩,闭门思过一个月,不得再有横行霸道的行为,否则必将严惩。\r王公贵族不比文官,他们更仰赖天子的鼻息。\r天子个人喜好厌恶对他们的影响极大,几乎没有人敢与和天子对着干。\r这也是谢慎先选择将这一批检举信递送御前的原因。\r先让天子表明一个态度,让被检举着震骇,给后来人警戒。这样会起到很好的效果。\r假如把王公换成文官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恐怕天子会被文官用各种理由怼的体无完肤。\r文官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群体,明明是他们的问题,却能够义正言辞,毫无一丝羞愧之心。\r而如果先拿王公开刀,便可以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r文官们看到天子态度的决绝,至少会心有忌惮,行为也会收敛的多。\r其实检举信这种东西就是一种舆论监督。\r事实证明自上而下的监督模式存在许多弊病。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家都是文官系统的,自然官官相护。只要不触及要害,糊弄一番也就过去了。\r这个也是人之常情。\r而如果想改变这一模式,就必须打破常规,用舆论监督。\r这相当于自下而上的监督模式。\r官员王公们表现如何,普通百姓最有发言权。\r若是受了欺压,写一封检举信揭露王公权贵的恶行,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r当然这种自下而上的监督模式也有很明显的问题。\r那就是容易出现诬陷,出现民粹。\r不管是诬陷还是民粹危害性都不亚于贪污。\r前者会搅乱正常的官场秩序,使得朝官人人自危。\r后者危害更大,甚至会动摇大明的根基。\r这就需要内阁把握好度。\r简单的来说,就是筛查哪些检举信是真实的,哪些是虚造的。\r文官集团内部也会利用检举信作为一种手段大肆攻讦政敌,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可能导致大规模的内斗。\r这可比赤膊上阵,上演全武行还要可怕。\r毕竟动动嘴皮子杀人可是文官最擅长的。\r按下这些暂且不提,却说唐寅在顺天府干的热火朝天,却在最意气风发的时候被浇了一盆冷水。\r户部侍郎,左副都御使,礼部郎中,河南道监察御史等三十名官员联名上疏弹劾唐寅擅专。\r擅专这两个字是极为用巧的,也是封建王朝一个特有的罪名。\r面对至高无上的皇权,臣子只是一个符号。\r而如果这个符号不能认清自己的地位,擅自做主滥用权力触碰到统治者的底线,便会被责斥擅专。\r天子赋予你权力你可以行使。天子没有赋予你权力你就不能行使。\r一但行使了,那就是擅专。\r说白了这是个政治正确的问题。一般官场老油条都不会犯擅专的毛病,而唐寅却是个新人,犯错也是可以理解的。\r不过天子恐怕心里会不痛快。\r虽然他信任唐寅,但那是因为信任谢慎,连带着信任谢慎推举的人。\r这之间毕竟隔了一层关系。\r假如有人弹劾谢慎擅专,朱厚照肯定不会信,还会责斥那些弹劾谢慎的官员,弄不好直接下驾帖叫锦衣卫把那些官员拿去午门廷杖。\r可官员们弹劾的是唐寅,这就难说了。\r从心底里,朱厚照还是很怕官员擅专的。\r因为这样一来等于皇权的威严受到挑衅,这是他无法接受的。\r这么多官员联名上书弹劾唐寅,可见并非空穴来风。\r联想起近来唐寅的作风,朱厚照更是怀疑确有其事。\r弹劾的奏疏中写道,唐寅身为顺天府尹不具备审讯高官要员的权力,却几次三番命衙役前去京官府邸,命其过堂问话。其态度跋扈嚣张,目中无人。\r不得不说这些官员选择的切入点很合适。\r顺天府尹虽然是三品官,但却不具备审讯高官的权力。别说审讯了就连问话都不行。\r唯一具备这一权力的机构除了厂卫就是大理寺。而后者是要高官犯了要案后才能提审问话的。\r唐寅毕竟初来乍到,对官场中的种种潜规则还不能很好的理解,犯下了这种低级错误,竟然直接叫衙役前往高官府邸,命其到府衙接受问话。\r朱厚照当然也不会相信一面之词,当即命人宣唐寅入宫面圣。\r唐寅风风火火的来到豹房,朱厚照当直问及此事。\r唐府尹毫不犹豫的承认,引的朱厚照劈头盖脸的一通臭骂。\r唐寅一头雾水,心道自己究竟犯了什么错,天子为何如此愤怒?\r见唐寅一脸茫然,朱厚照更觉得气不打一处来。\r“好好好,谢先生真是给朕举荐了一个好臣子啊。唐寅,朕且问你,是谁叫你勒令三品大员到顺天府接受讯问的?”\r唐寅恭敬回禀道:“禀陛下,臣这也是应急行事。”\r“放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